【引入海外醫生】立會跨黨派提私人草案 民主黨倡仿新加坡免考試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醫務委員會上周否決所有豁免海外醫生在港實習期的方案,觸發立法會跨黨派議員不滿,民主黨及民建聯都表示,擬提出私人條例草案,放寬引入海外醫生的門檻。
民主黨黃碧雲透露,正研究仿傚新加坡模式,設立認可的院校名單,相關的醫科畢業生均可「免試」來港執業,惟或會加設必須先在公立醫院服務一定年期的限制。另外,她亦表明會研究改革醫委會的組成,提升業外委員的比例。
不過有病人組織代表批評議員的草案民粹,「免試」雖可解決「量」,卻會引來「質」的問題。有醫生則指議員實為未來選舉造勢,甚至有醫生認為「免試」會引來內地醫生來港工作。

香港醫生不足問題已嚴重影響醫療服務,若一切不變,未來人口老化加劇,只會更加惡劣。(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醫委會否決撤銷實習期限方案觸發提出修例

黃碧雲透露,民主黨已研究放寬海外醫生來港執業限制一段時間,加上近日醫委會否決方案事件,故提出修例,「放寬實習期咁溫和都過唔到,指望佢(醫委會)真係唔掂!」她指,民主黨不排除提出私人條例草案,修訂《醫生註冊條例》,提出海外受訓醫生可免考執業試在港執業。她續指,將建議仿傚新加坡模式,設立認可的院校名單,名單內的醫科畢業生,即使並未成為專科醫生,也可免試來港執業,而名單以外的醫生,就繼續透過有限度註冊方式來港執業。

黃認為名單數量可以商討,而名單中是否包括內地院校,亦持開放態度,「唔應該歧視所有內地院校,但亦唔會揀晒,會做專業、學術的研究,聽多點意見先決定,相信名單中多數是英聯邦、美國的學校,表列制度可以做到把關。」

民主黨黃碧雲透露,會研究仿傚新加坡模式,設立認可的院校名單,相關的醫科畢業生均可「免試」來港執業。(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建議海外醫生必須服務公立醫院一定年期

被問到放寬門檻令海外醫生更易轉到私營機構的問題,黃碧雲認為香港整體醫生都不足,市民若有擔心,可以在條例中加設海外醫生必須先在公立醫院服務一定年期的限制,「例如要求最少做3年。」她稱,若私營醫生數量增多,會減少爭奪公營醫生的情況,亦相信對本港醫生影響不大,因未來政府將興建多間醫院,對醫生需求大。她強調,修例是為了吸引更多醫生來港,將現時不必要的關卡掃除,拆牆鬆綁。

另外,她指或會提出改革醫委會的組成,提升32名委員中業外人士的比例,「最理想就如英國那樣一半是醫生,一半是業外,但不知香港是否能接受,先聽意見。」她表示,改革是因現時醫委會仍以醫生為主導,未能完全保障市民利益。民主黨仍在收集意見,不會在下月8日醫委會開會前公布草案。

民建聯的蔣麗芸就指,未來數年本港將有近四成醫生陸續退休,放寬門檻是有必要。(資料圖片/鄧倩螢攝)

民建聯蔣麗芸下周搶先公布草案內容

而民建聯的蔣麗芸就指,下周將會公布草案內容,將涉及有關海外醫生考試方面的改革,並會提出其他方式確保醫生質素。她稱,未來數年本港將有近四成醫生陸續退休,放寬門檻是有必要,民建聯早於半年前已展開有關研究,將會在公布後提交至立法會,惟擔心需排期至10月才獲處理,相信可能在年底才有機會提交至大會討論。跨黨派目標一致,蔣麗芸與黃碧雲亦指不排除可以商量及合作。

公立醫院醫生不足,導致新開醫院部分服務未能展開。(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醫學會會長何仲平就形容收回醫委會權力是「過分了」,重申醫委會成員非有心阻撓豁免實習安排,而是程序有阻滯。(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醫生組織質疑議員旨為選舉造勢​

不過,有醫生及病人組織都反對議員提出修例。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執委馬仲儀質疑議員不可因不滿某些條例就提出收回醫委會權力,強調現時醫委會有政府委任的委員監察,非獨立於政府,「是否應審視委任的委員做得好不好呢?」她批評議員的言論破壞醫患關係,令醫生需耗精力去回應他們,「想問呢啲政客,攞呢啲口號出嚟,係咪為未來選舉造勢?」

醫學會會長何仲平就形容收回醫委會權力是「過分了」,重申醫委會成員非有心阻撓豁免實習安排,而是程序有阻滯,相信基本法保障了專業自主的原則,並認為現時醫委會已有8位業外委員,「不是醫生圍威喂。」而公立醫院顧問醫生協會主席羅振邦更坦言,擔心放寬門檻會引來內地醫生,「內地醫生與我們格格不入,對疾病的處理不同,我們較近西方醫療實證那套,內地醫生就常『打點滴』。」

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指修例建議「民粹」。(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更直斥修例建議「民粹」,他認為放寬門檻雖可解決醫生數量不足的問題,但就會衍生質素的問題,「你願唔願意看醫生時,醫生講英文啊?如果咩都要翻譯,有甩漏同出錯都無人知。」他亦指出,當海外醫生可源源不絕地來港,本地人讀醫的興趣就會減低,因自覺沒有前途。他強調免試會帶來危機,需要小心後果,直言雖然認同醫生數量不足,但今次亦為醫生感不值,「醫委會過唔到(放寬方案)被包裝成『醫醫相衛』,被無限放大,好不幸。」

新加坡引入海外醫生模式是如何?

新加坡訂立了一份認可海外醫學院學位的名單,名單中的畢業生可免試申請有限度註冊(Conditional registration),海外醫生在完成實習監督期後,便可申請註冊正式執業牌照(Full Registration),無異於當地大學醫科畢業生。目前列表共涵蓋28個地區158個醫學院,包括美國、加拿大、德國、內地、香港等,當中有八所內地大學醫學院獲認可。

現時認受性最廣泛的QS世界大學排名,有就醫學院進行獨立排名,首三位依次是美國哈佛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及劍橋大學,港大排第34,中大就排46;內地院校中,北京大學躋身第51至100位,另台灣的國立台灣大學也同列第51至100位。亞洲排名最高是日本東京大學,銳意引入海外醫生的新加坡,其新加坡國立大學排名更超前港大和中大,位列第31位。

圖為部分受新加坡政府認可的院校名單。 (香港01製圖)

↓↓2018年QS醫學院排名全球首25位及列入首250位亞洲院校名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