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到】猴頭菇藥用價值高 猴棗跟猴子有淵源

撰文:張善彤
出版:更新:

港人個個渴望身體健康,買入不少中式補品、藥材林林總總,你又認識得幾多款?即將踏入猴年,就向大家介紹兩款以「猴」字開首的保健食品。

藥食兩用猴頭菇

猴頭菇味鮮而多汁,是男女老幼都合適的滋補品。(曾梓洋攝)

因生長形狀跟猴子頭相似,所以有猴頭菇之名。早於明、清時期,有藥典記載猴頭菇的功能,主要用以補虛,幫助消化。當時的野生猴頭菇不易採摘,又難以種植取得,因此只會藥用。註冊中醫馬俊豪指現今已少用猴頭菇醫病,「猴頭菇跟淮山一樣,藥性較輕,起效慢,比較適合滋補。」猴頭菇後來由野生變為人工栽培,產量逐漸增加,最後就由藥材轉型成食療、湯料了。

有傳猴頭菇有抗腫瘤功效,馬醫師就解釋此類說法多是由體外實驗的結果衍生出來,中醫不常有體內實驗,因此在中醫角度未有一定根據,證明猴頭菇有抗腫瘤作用。而臨床更是鮮有用猴頭菇去對抗腫瘤,相反,滋補效用較高,功效包括:

補虛
減壓
疏肝解鬱
放鬆緊張情緒

註冊中醫師馬俊豪表示猴頭菇可以長期食用,但服用猴棗就要適可而止。 (張善彤攝)

原個煲連渣食最好

 

到底應該煎、炸、炆、燉抑或煮先可以完全吸收猴頭菇精華呢?馬醫師就認為最好的烹調方法是原個猴頭菇煲湯。不過,由於煲湯過程未必能將猴頭菇的精華完全吸收,所以最好就連渣食。他解釋:「用整個猴頭菇煲湯是更理想的做法,但煲湯其實並不只依賴某一食物就能起滋補作用,而是要連同其他材料,才能有最大功效。」

猴頭菇味甘,性平,一般人長期食用都不會太燥熱,但由於菇類含大量嘌呤物質,因此不建議身體未能分解之人士進食,例如:

痛風症
感冒
腎衰竭

選購方法: 新鮮品呈白色;乾品呈褐色,以形體完整,茸毛齊全,體大色澤金黃色為上品。(餐飲管理協會資料)

猴棗原是獼猴膽石

將猴棗打碎後,加入其他成份如珍珠,就可以有更具針對性的效用。(曾梓洋攝)
猴棗難分真與假,假如手中猴棗容易擊碎而且中央有核,應為真品。(曾梓洋攝)

坊間經常說猴棗清熱化痰,猴棗並非植物,原來來自獮猴排出的膽石,多為印度獼猴。年老的獼猴跟上了年紀的人類一樣,體內都容易出現結石,不同的是,獼猴的膽石比人類的更有藥用價值,主要用於清熱定驚、化痰止咳。而現時取得猴棗的方法相當人道--耐心等待獼猴將猴棗排出體外。雖然猴棗本身沒有毒性,但藥效以清熱為主,而非補身,因此不宜長期服用。當連續服食1至2個月後,就應該停一停。假如患者的症狀已消失,就毋須再服用猴棗。

猴棗性溫,偏涼,適合體質較燥熱、痰多、或氣管敏感人士服用。馬醫師指出吃猴棗的多為小朋友,他們的體質一般較為燥熱,因此會較適合服用猴棗。猴棗可以幫助小朋友晚上安神定驚;假如有痰咳就有助止咳。相反,長者一般體質較為寒涼,服用了猴棗便會寒上加寒。想知道自己是寒咳還是熱咳,可以從3方面去分辨:

  寒咳 熱咳
痰色 稀白 黃黃綠綠、帶血絲、較稠
年紀 多為長者 多為小孩
發病時間 咳嗽已維持一段時間 (數星期)
多於晚上時段發病
咳嗽維持少於一個月

 

另外,以下人士亦不建議服用:

長者
孕婦
手腳易冰冷者
寒咳患者

有別於單一化痰用的猴棗,猴棗散一般會配合其他食材,從而變得較具針對性。以下為常見會加入猴棗散的食材,及其功效:

陳皮:化痰、止咳
珍珠:定驚、安神
金銀花:化黃痰、舒緩喉嚨痛、清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