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辦「離島百寶圖」展覽 以皮影戲、打卡位推廣傳統風俗  

撰文:張嘉敏
出版:更新:

不少港人會趁假日逃離繁囂鬧市,到離島感受大自然氣息,順道短暫「避世」。由非牟利機構「文化葫蘆」主辦、獲香港賽馬會贊助的「港文化・港創意」,便以離島區的文化特色為主題,舉行「百寶圖」展覽。
展覽內將大嶼山、長洲、南丫島及坪洲,共四個離島的風俗、傳說融入藝術品,當中除以電子遊戲形式呈現傳統文化外,亦透過皮影戲展示長洲張保仔傳說,令入場公眾可觀賞到此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另外當中不乏「打卡位」,讓公眾猶如置身離島中。

「大澳打卡位」內的照片由一班70至90歲的大澳老村民拍攝,將他們眼中的大澳特色帶到公眾眼前。(張嘉敏攝)

由非牟利機構「文化葫蘆」主辦、獲香港賽馬會贊助的「港文化・港創意」為第九屆舉行。今年以離島「百寶圖」為主題,以各項藝術品及活動展示大嶼山、長洲、南丫島及坪洲,共四個離島的風俗文化。

以竹製成的大型裝置由15個本地紮竹師傅合力完成,將本土特色工藝融入藝術中。(張嘉敏攝)

展覽設置各項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藝術品,如以傳統手紮技術、由15位師傅親手製作的大型竹製品;以「船」為主題的雕塑品等。另外,展覽透過「新舊共融」的方式,如加入長洲張保仔傳說的互動電子遊戲、即影即有的相片攤位等,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進一步認識本港傳統文化特色。

除此之外,為加強保育文化的推廣,展覽內邀得有40年皮影戲經驗的黃暉師傅,聯同大專院校的學生共同創作以張保仔為題的皮影戲,令公眾更認識本土傳說之餘,進一步推廣此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20
黃暉師傅與大專學生共同呈現皮影戲。(張嘉敏攝)

設多個「打卡」位

為滿足港人「打卡」欲望,展覽內不乏「打卡位」,如有本地藝術家聯同大澳村民,以照片形式將他們眼中的大澳特色搬到展覽內,讓入場觀眾猶如置身大澳。此外,香港公開大學創意廣告及媒體設計學系的學生,以離島特色製成照片相框,讓公眾可拍照留念;公眾也可跟他們以雪條棒、自製的圖片卡等,製作大澳的模型。

以船為主題的雕塑,藝術家透過燈光及倒影營造出海浪效果。(張嘉敏攝)

展期至5月1日

開幕典禮邀得民政事務局副秘書長張馮泳萍、古諮會主席蘇彰德等到場。張馮泳萍致辭時形容離島為「香港的花園」,甚至包含不少具特色的人情風俗。她指政府除致力保育具歷史價值的古蹟建築外,同時著重推廣具本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皮影戲、粵劇等,希望籍活動進一步推廣予公眾。

「百寶圖」的主展場位於中環9號公眾碼頭對出空地,而同時有數個展場分別位於大澳及南丫島。展覽由即日起至5月1日,逢星期二至星期日及公眾假期開放予公眾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