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戶憂增產量無出路 魚統處擬與優質養魚場簽採購合約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我驚養到,都賣唔到」,年老養魚戶憂心忡忡地說。
漁護署在今年初就養魚場建議養殖標準諮詢漁民,有人擔心無法達標,也有人關注銷路問題。魚類統營處正計劃與部分「優質養魚場計劃」的養魚戶簽訂採購合約 ,向他們預購指定品種的養殖魚,令養魚戶更放心及有計劃地生產符合市場的本地漁產品,期望今年第二季展開。
有部分養魚戶曾聽聞計劃,認為有助確保銷量穩定,不受市場「海鮮價」影響,願意參與「試水溫」;也有養魚戶擔心如受天氣因素影響,產量不似如期,會否被控違約?

本地魚難在價格上與外來低價魚競爭,只能靠品質取勝。(歐嘉樂攝)

面對外地低價魚蜂擁而至,生產成本較高的本地魚難在價格上競爭。漁護署在2005年推出優質養魚場計劃,養魚須於出售前通過品質保證測試,包括檢驗其體內的殘留藥物及重金屬水平,確保符合食物安全標準;亦為有關產品建立標榜優質、安全的品牌,提升業界競爭力。截至今年一月,有120個養魚場登記為優質養魚場,佔本地養魚場面積約23%。

優質養魚場產量

  優質魚銷量(公斤) 經魚統處銷售的優質魚數量(公斤)
2014 20,684 20,684
2015 14,211 14,211
2016 13,913 13,913
2017 75,895 27,234
2018 78,691 47,192

註:本地養魚戶於2017年開始,除經魚統處外,亦以其他途徑銷售優質魚。

資料來源:漁護署

但是,參與計劃的大嶼山長沙灣養魚戶張志平坦言,雖然有助提升知名度,但只有一至兩成的活魚交至魚統處,其餘靠自己找批發商出售,而要達至穩定收入,「唯有把握內地魚貨源較少、大時大節貨源不足時機出售,同埋盡量唔養大路魚,例如唔養沙巴龍躉,養石蚌」。他認為,魚統處的市場推廣未如理想,「未能好好推廣價錢稍貴、但質素有保證的本地魚」。

朱振華表示,魚統處正計劃與十多個參與優質養魚場計劃的養魚戶簽訂採購合約。(周景文攝)

魚統處正與超市代表、養魚戶洽細節

漁護署高級漁業主任(水產養殖)朱振華明白本地魚難與外地魚「鬥平」,只能「鬥質素及市民信心」。他認同早幾年魚統處在協助養魚戶推廣魚產品的表現停滯不前,故魚統處正計劃與十多個參與優質養魚場計劃的養魚戶簽訂採購合約,「漁民說養魚賣不出,但現時做法係你未養,我已經同你簽訂合約,只要你養到,我就會用一個價錢同你去買」,收購價等於或稍高於魚欄批發價,魚統處近期也會陸續與超市代表、養魚戶接洽合約細節。

朱振華續指,合約會指定受市場歡迎的活魚品種及大小(例如魚仲),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推出第一批魚。他強調,目前仍是起步階段,目標是先「做大個餅」,讓魚統處手上有足夠優質魚貨量後,放膽擴闊銷售渠道,日後會招攬更多養魚戶參與。

羅廣財透露,署方最近有就計劃進行初步諮詢,但定價、品種及大小暫未有確實定案。(資料圖片 / 吳鍾坤攝)

計劃有辣有唔辣 冀定價為批發平均價

魚類統營顧問委員會委員兼香港漁民團體聯會副主席羅廣財透露,署方最近有就計劃進行初步諮詢,但定價、品種及大小均未有確實定案。他認為,計劃「有辣有唔辣」,直言「好在可以計回報、投資,唔受市場浮動價格影響,多個選擇,一定收到錢;但難保出貨時,價格會唔會較當時批發價低」。不過,他希望收購價至少定於目前批發價的平均數,以及養殖如黃立倉、鱸魚等平民魚,也期望計劃可盡快出台,會考慮把三分一或二分一的成魚出售「試水溫」。另有養魚戶表示,「只要收購價吸引,貼近或高於市場價,確保有穩定出路,就有興趣」。

新計劃仍未正式出台,但有養魚戶認為在自由市場中,海鮮價波動大,難在魚還未養前就定價;也有養魚戶擔心,養一條魚非一年半載成事,「一個天鴿、山竹,就已經損失成百萬」,擔心受極端天氣影響下,最終未能提供足夠活魚,會否被控違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