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解開150年謎團!揭古代初生鳥類長羽毛 有助活動、飛翔

撰文:張美華
出版:更新:

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助理教授(研究)文嘉棋和美國科學促進會(Foundation for Scientific Advancement)的Thomas G Kaye,以他們研發的激光造影技術,在西班牙Los Hoyas一副近乎完整的初生鳥類骸骨中,發現以往未知的羽毛,揭開該隻約3厘米長的初生鳥類,原來可以在沒有母親的幫助下保暖和走動,解開150年來的謎團。

港大地球科學系助理教授(研究)文嘉棋和美國科學促進會,以激光造影技術發現副近乎完整的初生鳥類骸骨中的初生鳥類,出生時身上有絨毛。(香港大學提供)

約有1億2500百萬年歷史的西班牙Los Hoyas的早白堊紀化石地層,一直以盛產數千計的魚類和爬蟲類化石聞名。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助理教授(研究)文嘉棋和美國科學促進會(Foundation for Scientific Advancement)的Thomas G Kaye,利用他們研發的激光造影技術,在其中一副近乎完整的初生鳥類骸骨中,發現以往未知的羽毛,揭開了該隻約3厘米長的初生鳥類,原來出生時身上有絨毛,在局部地方更有大羽毛,讓牠們不需在母親幫助下保暖、走動,甚至有助飛行。

約有1億2500百萬年歷史的西班牙Los Hoyas的早白堊紀化石地層,一直以盛產數千計的魚類和爬蟲類化石聞名。(香港大學提供)

文嘉棋指今次以高強度激光造影技術研究Los Hoyas的化石,該技術是讓化石中微小的化學差異,發出不同顏色的螢光,由於化石中羽毛周圍的岩石發出強光,更凸顯了羽毛的輪廓,令研究團隊發現其羽根的化學痕跡,從而推論化石中的鳥類並不屬於著名早期鳥類始祖鳥。

早期鳥類採取早熟生育策略

研究亦顯示一些早期鳥類和現代鳥類一樣,採取了早熟的生育策略。因此在恐龍時期,一些反鳥類雀鳥的幼兒可能以跟隨父母,又或自行活動來避開在中生代可能遇到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