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規劃綱要前世今生 21年前「大珠三角」願景實現了嗎?

撰文:勞顯亮
出版:更新:

粵港澳大灣區,包含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城市。同樣的組合,早在21年前的1998年,就有內地學者提出建設「大珠三角都會區」,港府更在2004年成立「大珠三角商務委員會」,到2009年發改委就發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當年粵港澳三地政府亦積極響應。
從「大珠三角」到「大灣區」,這21年來做過的事,能令香港無悔驕傲嗎?兩個概念,是否舊酒新瓶,當年的目標是否已經實現?

↓大灣區綱要關香港人事的民生措施↓

+9

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在周一(18日)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把香港、澳門加上廣東省珠三角九個城市組合規劃,將香港定位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

同樣的「9+2」城市,早在1998年,內地就有學者倡議,建設「大珠三角都會區」。21年前的「大珠三角」與今天「大灣區」的分別,只是前者並不包括肇慶和惠州兩市的郊區,亦是今日傳媒廣泛用錯大灣區地圖,誤用舊版「大珠三角」的出處。

大珠三角概念,早在董建華和何厚鏵,擔任香港及澳門特首的年代,已經提出。(視覺中國)

港府2004年設立「大珠三角商務委員會」

自始之後,建設「大珠三」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翻查資料,2003年粵港聯席會議,時任特首董建華和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就表明要共同建設「大珠三角經濟中心」。

當年,時任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更牽頭提出「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構思,包括廣東、福建、湖南、廣西、海南、四川、貴州、江西和雲南九個省份,再加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地理版圖就更加廣闊,但整個「泛珠」地區人口逾4億人,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更是千差萬別,當時惹來是否「泛過頭」的議論。

到2004年,港府更設立「大珠三角商務委員會」,由馮國經擔任主席,委員包括梁振英、陳智思、霍震霆、周梁淑儀等人。但這個委員會最終在2013年改組成「香港與內地經貿合作諮詢委員會」,至2015年停止運作。

大珠三角的概念,在當年炙手可熱,粵港澳三地政府在招商、基建方面時有合作,包括商討延長口岸通關時間等等。當年亦一直有報道,指由中央牽頭,發表關於大珠三角的規劃綱要。

張德江主政廣東時,把大珠三角提升至泛珠三角,港澳加內地九省的省長齊齊出席論壇。(視覺中國)

大珠三角目標在2020年建成 願景仍議而未決

直至2009年1月,國務院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終於對外發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註:此綱要在2008年12月定稿),表明要香港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物流、高增值服務中心」。

當年的《綱要》,目標是在2020年,建成「粵港澳三地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大都市圈一直」,當中不少篇幅提及港澳,包括教育方面,支持港澳名牌高校在珠三角合作辦學;創科方面,要加強穗港產學研合作,形成「廣州—深圳—香港為主軸的區域創新佈局」;金融方面,提出要方便企业跨境交易,支持珠三角地區企業到香港上市;航空方面,要積極推進深港空港合作等。

當年綱要發布後,香港和內地多個部門都表示要「研究」和「融入」,包括在大珠三角推出乘車「一卡通」,打破香港八達通、深圳通、廣州羊城通的壁壘。

2015年首次提粵港澳大灣區

然而,自從習近平在2012年擔任總書記後,「大珠三角」的說法漸漸被淡化,而取而代之的則是「大灣區」。2015年,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首次寫入國家文件,當時國家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 正式表明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2017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此時的大灣區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等待近四年,大灣區的規劃綱要終於發布,對比2008年的大珠三角綱要,不少內容均似是重彈舊調。例如教育方面,支持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科研方面,就要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金融方面,亦提出跨境金融和上市融资;航空方面,就明确推進大灣區機場錯位發展和良性互動;亦把當年未能實現的一卡通,寫入綱要。

粵港澳大灣區與大珠三角部分政策的分別

 

大珠三角

粵港澳大灣區

教育

支持港澳名牌高校在珠三角合作辦學

支持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

創科

形成「廣州—深圳—香港為主軸的區域創新佈局」

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

金融

方便企业跨境交易,支持珠三角地區企業到香港上市

發揮香港在金融領域的引領帶動作用,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融資平台

航空

要積極推進深港空港合作

明确推進大灣區機場錯位發展和良性互動

資料來源:《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珠三角綱要》是正部級的發改委發布,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則由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更是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2月20日在香港舉行的宣講會上,亦有播放習近平的畫面。(美聯社)

大珠三角到大灣區 正部級提升至習核心

綜合兩個綱要,參與的城市重複、部分內容亦有重疊,最大的分別,在於「加持」的層級截然不同。2008年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由發改委發布。發改委是國務院的組成部門,屬於正部級,發改委主任與廣東省省長同級,廣東省委書記身兼政治局委員,地位要高於發改委。

分析指,這種架構難以擺平省市區之間的矛盾,或破除部門之間的樊籬,例如遇上跨境金融的問題,人民銀行要堅守國家的外匯管制法規、公安部則要考慮管控跨境洗錢,各有各的專業考慮,沒有人「一錘定音」自然難以拆牆鬆綁,且部門之間大家「咁高咁大」,主事的發改委自然難以協調、攻堅一些行政難題關卡。

而本周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則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這個國家戰略更是由「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即由國家「最高話事人」親自督師,更列明遇上重大問題時可以「及時向黨中央、國務院匯報」,與發改委官僚主理的舊版規劃比較,層級、權力絕不可同日而語,分析指,將來能更易協調多個部委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