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戶為糊口年終無休 輪候公屋五年無緣上樓 議員倡推租津租管

撰文:文雪萍
出版:更新:

根據政府數字,全港約有20.97萬人居於劏房。立法會議員和扶貧委員會成員早前探訪一名居住在葵涌的劏房戶,發現其一家四口雖有逾萬元的收入,惟多年來僅居住在不足七十呎的單位。隨著小朋友長大,劏房空間愈顯狹窄,臥床同為孩子玩耍的「遊樂場」,亦是日常吃飯的椅子。
奈何,生活環境未及改善,便要面對業主加租和濫收水電費困擾;有議員指出,政府應實施租金管制,以及提供租金津貼,以援劏房住戶困境。

梁太平日煮飯的地方僅在大門後方。(余俊亮攝)

丈夫年終無休 日做十二小時

梁太一家四口,於七年前入住葵涌一間不足七十呎的劏房單位內。雖然目前租金為每月三千元,租金低於同區類似單位,但仍高佔家庭支出的三至四成。家中育有兩名三歲幼兒,活動空間對她們成長甚為重要,惟在狹窄的房間裏,每吋土地已成為奢侈品:「轉個身或郁動都無空間,小朋友有時候去走廊玩,但始於長期影響別人唔係太好。」

梁太說,丈夫於街市魚檔工作,日做十二小時、年終無休,一人獨力應付家庭的經濟重擔,而她過往亦日打三份工,包括為兩個家庭作家務助理和酒樓侍應,惟現時需照顧家中年幼小孩才停下來。她道來,自己願意於小孩上學的時間做兼職幫補家計,奈何甚少工類聘請相關時段的兼職。

梁太洗衣服的地方便在廁所旁邊。(余俊亮攝)

濫收水電費是常態 ​業主更要求年底加租千元

她續說,居住劏房諸多不便,除了煮食時整個單位滿是油煙外,亦沒有空間放置洗衣機;冬天要用冷水洗衣服,每次都是折騰,更遑論要清洗的是厚重衣裳。然而,生活環境未來得及改善,不僅被業主濫收高於市價的水電費,更在去年收到通知將於年底加租金千元,她苦笑道,面對每項家庭開支有如千斤重,無一不感困擾。

至今梁太一家輪候公屋已長達五年,她並無所求,只盼政府可盡快安排「上樓」,轉換居住環境,還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空間。

+8
邵家臻(右)和鄧家彪(左)早前一同探訪劏房戶(余俊亮攝)

應力爭推租管、租津政策 增建公屋治根​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臻探訪梁太後,感觸良多,坦言每一個劏房住戶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亦看到爭取政府立法設租金管制及派放租金津貼的重要。他提及,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曾說,上述建議會影響到人類行為和市場定律,但認為政府亦應為劏房居民着想,推行相關措施。

扶貧委員會成員鄧家彪亦指,梁太的丈夫獨力應付家庭開支,一周做足八十四小時,政府有責任多管齊下、同時推行租管及租津去援劏房家庭的燃眉之急,除外當局亦應增建公屋作治根方案。

丘梓蕙說,重建置業階難回應劏房戶緊急需要(余俊亮攝)

聯盟:重建置業階難回應劏房戶緊急需要

社福抗貧聯盟發言人丘梓蕙則說,政府目前的方向為重建置業階梯,包括出售綠置居等,惟認為政策無法直接回應劏房住戶的緊急需要,「街坊亦唔會期望自己買得起綠置居」,促政府多建公屋助基層家庭盡快上樓,改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