捱通宵增患癌風險 醫生on call 36小時心聲:有得瞓就瞓喇!
香港大學醫學院麻醉學系最新研究顯示,只要「瞓少一晚」,體內的DNA斷裂率會增加,更會影響DNA修復能力,有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風險。然而,並非人人都能「想瞓就瞓」,不少職業如醫生、消防員,以至巴士車長等,因工作性質需要必須輪班工作,且要經常通宵達旦地執勤,平日或許只能「偷時間」休息。
醫生欠休息對病人亦不好
對每月有5至7日都需要「on call」30至36小時的醫生而言,充足睡眠其實是十分奢侈的事。東區醫院婦產科、前線醫生聯盟主席黃嘉恩認為,「on call 36小時」的制度一直以來都沒有改變過,不少前線醫護人員都感到吃力、辛苦,不斷累積疲勞。
她直言「我哋成日叫啲病人每日做30分鐘運動,根本我哋自己都做唔到;其實醫生休息唔夠,對病人都唔好。」
曾有同僚捱到患癌
「有得瞓就瞓喇,冇乜Tips㗎!」黃嘉恩表示,平常夜班工作,都會趁空檔時間睡覺。然而,許多時間並非「想瞓就即刻瞓到」,當一位病人遇上緊急情況,醫生在精神狀態緊張的情況下,實在難以入睡。黃嘉恩指,自己平常會多喝水,或喝咖啡提神,一下班便會回家倒頭大睡,爭取休息時間。
黃嘉恩更坦言曾有同僚「捱出病」,不幸患上癌症,最終難忍作息不定時的工作模式,於病患康復後離開醫管局的工作崗位;而自己亦曾因沒有可以「頂更」的同事,需要抱恙上班。她期望醫管局能改善前線醫護人員的工作模式。
除了醫護人員,為市民提供接載服務的巴士車長,不少亦需要通宵駕駛的。巴士車長兼城巴職工會理事長許漢傑接受查詢時表示,他曾在1998年至2015年期間返通宵更,上班時間由晚上時至翌日早上7時(包括吃飯時間),直言捱通宵對身體不好,察覺自己無論在體力、精神均較以前下降及差。然而,為求多賺每月約1200多元的通宵津貼收入,他唯有選擇捱更抵夜:「仔女仲細,搵多一千得一千。」
被問及如何養生,他指會進食護肝的補品:「捱夜最傷肝!」
現年56歲的許漢傑表示,捱通宵多年後,直至有一天中醫師向他說:「後生都仲可以做通宵,病可以壓得住,但年紀大了,就唔同。」他最後接受中醫的勸告,不再返通宵更,轉為正常更,坦言此後身體的確有所好轉:「面口同皮膚都潤澤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