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遊行】民陣稱11萬人上街 泛民建制俱質疑發水
民陣公布今年七一遊行人數為11萬人,比去年的4.8萬人高逾一倍,迅即引起外界不少質疑。而警方稱遊行最高峰時有近2萬人,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推算遊行總人數介乎2.3萬至2.9萬之間,同樣與民陣的數字相距甚遠。
建制派質疑民陣「報大數」,有泛民中人也指「肯定有發水」。民陣則解釋,林榮基臨陣被迫缺陣,激起不少市民臨時決定上街。有學者分析,遊行人數少是雨傘運動的「後遺症」,因很多人已脫離「和理非非」的抗爭模式。
回顧歷年七一遊行,民陣與警方估算的遊行人數一直差距甚大,例如2014年七一,民陣指有51萬人上街,但警方指最高峰時僅9.86萬人。政界過去的「傳統智慧」是,將民陣與警方估算的人數加起再除二,得出的數字會較貼近現實。
不過,今年遊行隊伍的人數明顯較為疏落,大隊下午在維園出發時,參加者只站滿一個足球場,最終整個遊行用了約4小時完成,至7時許已經完結。民陣往年公布遊行人數時,曾惹來「發水」批評,今年民陣指有11人萬參加,建制派固然批評民陣「報大數」,但連泛民人士也直斥「肯定有發水」。
單仲偕:不猜測難吸引市民參加原因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單仲偕指,遊行人數「肯定有發水」,不認為有11萬人遊行。有泛民政黨中人私下亦不滿民陣「發水」,直指「民陣強行堆砌遊行人數眾多的理由,令人很反感」,認為不能助長「(遊行人數)越作越大」的風氣。對於泛民大打「林榮基牌」也無法吸引大批市民參加,單仲偕稱不猜測原因,僅說市民可用不同方式表達訴求。
黃國健:民陣「吹水唔抹嘴」
民建聯葉國謙稱,對民陣公布的遊行人數「發水」已見怪不怪,「肯定有作大,你知唔知10萬人有幾多?」他質疑,林榮基聲稱安全受威脅而臨時缺席遊行是「講大話」,「如果林榮基有事,泛民不知幾開心。」他批評泛民借林榮基事件為選舉造勢。
工聯會黃國健亦指民陣「吹水唔抹嘴」,認為人數少是意料之內,因社會民情沒有太大不滿。林榮基事件雖在香港激起千重浪,但似乎無助催谷遊行人數;黃國健認為,林榮基一直「反口覆舌」,已失去政治能量,又指自佔中之後,部分人對「和理非非」的抗爭已感厭倦。
民陣解畫:統計方法04年沿用至今
面對外界質疑,民陣召集人岑子杰晚上解釋,義工在3個地點點算人數,再將有關人數相加後除三,再乘以1.5,得出有關結果。
銅鑼灣點算到67000人、灣仔點算到91000、軍器廠街天橋點算到 59000。 民陣計算人數方式是「( 67000+91000+ 59000)/3] x 1.5 ,推算出有 108500人,故民陣公佈的參與人數為大約11萬。 民陣的計算方法,是希望盡力地不要辜負每位參與遊行的同路人,故將點算得來人數乘1.5 , 以計算中途離隊或走了上行人路等參與者。
民陣成員孔令瑜解釋,將三個地點所點算的人數除3再乘1.5,去推算出遊行人數這公式,由2004年沿用至今,要將人數乘1.5,是考慮中途有人離開、加入這因素。她重申,今年遊行人數比去年多,去年維園的隊伍,很早已全部出發,但今年龍頭來到中央圖書館時,維園三個足球場仍站滿人。她估計,今天上午傳出林榮基因受到壓力,被迫缺席七一遊行後,臨時激發了更多人走出來,決定七一上街,因而令今年的遊行人數比去年增加。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認為,民陣的點算人數方法未必夠嚴謹,指點算3個地點的總人數,再除3以找出平均值是可接受的做法,因為會有遊行人士從不同地點加入或退出,但再乘1.5的做法就「有點隨意」。
他指,民陣應提供清晰理據,支持為何是乘1.5,而不是剩其他數值。
蔡子強:傘運後遺症 遊行人數減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認為,遊行人數少是雨傘運動的「後遺症」,因為很多人已脫離「和理非非」的抗爭模式,認為遊行集會這種手法已沒有效用,因此部分年青人會轉向更激烈、暴力的抗爭手法,但有更多人是處於「十字路口」,正在思考如何前進,因而沒再參與遊行。
至於遊行人數減少,是否代表未能為梁振英構成下台壓力,蔡子強認為,北京不應因遊行人數少而錯誤解讀訊息,因香港不同民調均顯示梁的民望低,市民對政府有不滿。
梁振英任內七一遊行圖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