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灣仔繞道相類空氣淨化系統 低效澳洲棄用 路政:港版已改良
中環灣仔繞道將於本月20日通車,為改善行車隧道的空氣質素,路政署斥資2.5億元,首次引入全球同類設備中規模最大的空氣淨化系統,標榜料可移除八成可吸入懸浮粒子和二氧化氮。但《香港01》發現,該系統曾應用於空氣污染嚴重的澳洲悉尼東部隧道,惟因造價高昂及實際成效較預期低而煞停。路政署承認兩個系統有類似地方,但本港的系統經過改良,包括於系統頂端設置擋板,令全部空氣都會經活性碳處理。
有學者指出,每條隧道的地形及切面面積都有獨特性,系統亦不會完全一樣。現階段需關注會如何監察數據及一旦超標可如何應對,例如會否間歇封閉隧道。
澳洲隧道曾用類似系統 效率遠遜預期
中環灣仔繞道本月20日通車,特首林鄭月娥將於19日舉行通車儀式。路政署早前介紹,繞道引入本港首個行車隧道空氣淨化系統。署方回覆《香港01》查詢時表示,該系統總造價約為2.5億元,並曾於多個國家使用,包括西班牙,日本等。署方聘請的顧問公司曾研究該技術及評估成效,確保可有效地消除八成可吸入懸浮粒子和二氧化氮。
但《香港01》發現,澳洲悉尼M5東部隧道(M5 East tunnel)亦曾使用類似系統,該系統同樣聲稱可消除八成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和二氧化氮,但結果卻不達標,當局後來更評定該系統為「低效率(low efficiency)」,例如其靜電除塵器只能過濾約65%的PM2.5(微細懸浮粒子)及PM10,以及約60%的總懸浮粒子,低於宣稱的八成過濾效率;而其DeNOx過濾器只能過濾約55%的二氧化氮,效率同樣遜於預期。
整套系統造價達6,000萬澳元(約3.37億港元),每年營運費用達83.5萬澳元(約465萬港元)。於2010年起試行18個月後,被評定該空氣過濾系統營運成本高,也不足以成為可行的空氣質素管理措施,最終煞停。
路政署強調與澳洲設計不同
香港的系統與悉尼相似,行車隧道內的廢氣先由風扇帶動,輸送到主要由靜電除塵器和二氧化氮過濾器組成的空氣淨化系統過濾。靜電除塵器設電離子器,把廢氣中的可吸入懸浮粒子吸附在收集板上;二氧化氮過濾器中的活性碳則通過吸附作用,進一步去除二氧化氮。但路政署強調,繞道的通風大樓包括空氣淨化系統的總體設計是配合繞道環境特別設計,與M5東部隧道的總體設計有明顯差異。
路政署稱,悉尼的隧道過濾器未能發揮最大效用,是由於放置於組件內的活性碳隨時間損耗及沉澱,在組件頂部形成縫隙,以致部分氣流未經活性碳處理便從縫隙排走。但中環灣仔繞道的系統則經過改良,過濾器的頂端已設置擋板,將因部分活性碳損耗而形成的縫隙密封,確保全體氣流必須通過活性碳處理。
至於靜電除塵器亦有不同,路政署指,悉尼的靜電除塵器系統效率低,是由於運作時的風速超越設計上限,但繞道的靜電除塵器的設定運作風速為每秒4米,低於系統設計上限的每秒6米,可以保持高除塵效率。路政署強調,繞道的通風大樓包括空氣淨化系統的總體設計,是配合繞道環境特別設計,與M5東部隧道的總體設計有明顯差異。
香港與悉尼隧道的另一個差異是,由於M5東部隧道的空氣淨化系統與其他機電系統有連繫,偵察到其他系統有異常情況,就會停運,令其停運時間較多;至於繞道的系統已作改良,只會於影響安全的緊急情況下,如偵察到火警或外物誤闖,才會暫停營運,確保空氣淨化系統能維持長時間營運。
學者:應加強監測
香港理工大學建築科學及消防工程講座教授周允基了解過相關資料後認為,兩個系統「很難說完全一樣」。他解釋,每條隧道的橫切面面積、地形都不一樣,每個系統都經過修訂。他續指,即使該系統如悉尼類近,亦不能再更改,現階段反而應從監測方向入手,例如當發現空氣污染物濃度過高時,可考慮間歇性封閉隧道。「隧道中的車輛數目減少時,污染物自然減少。即使通風系統不理想,空氣質素亦不會太差。」
環團籲公布實時數據
環保團體健康空氣行動行政總裁馮建瑋指出,雖然除了跑步比賽外,一般市民很少經過隧道,但若能實時公布空氣數據,仍有好處。「雖然行經繞道的時間只有五分鐘,即使塞車亦是有限時間……但公布數據都可以令駕駛者知道,自己有份投入污染,有教育作用。」
除了中環灣仔繞道,政府亦計劃於中九龍幹線項目安裝空氣淨化系統,路政署發言人指,該系統將設置在分別位於油麻地交匯處、何文田佛光街與忠孝街交界及啓德發展區的三座通風大樓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