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批扶貧政策不合格 冀財預加強對基層的財政支援
有組織指香港貧窮問題愈趨惡化。政府上月公布了《2017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於扶貧政策介入後,貧窮人口仍有100.9萬人,貧窮率則為14.7%,與2016年的99.6萬相若。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批評,政府扶貧政策不合格,而基層市民對於兩個月後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有不同訴求,包括增加基層貧窮兒童的學習及活動津貼、在職家庭津貼。另一方面,動用房屋儲備金,設立100億元的基金,支援各類型房屋計劃。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指,上月公布的《2017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顯示,去年貧窮人口創出新高,在政策介入前,貧窮人口約138萬人,貧窮率為20.1%;而在政策介入後,貧窮人口仍有100.9萬人,貧窮率則為14.7%。
對於兩個月後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機構指出基層居民有不同訴求,如在兒童方面,希望政府增加基層貧窮兒童的學習及活動津貼、增加學生資助、加強有特殊學習需要兒童的支援和津貼等。
12歲的譚樂怡與妹妹、媽媽居住於公屋,認為政府現時給予的綜援金金額不足。樂怡指,平日起居飲食只是勉強負擔得起,一家人大約於4時半便會吃晚餐,吃的是中午的剩飯、剩菜,若果晚上感到肚餓,只能吃餅乾。
樂怡指:「我想學跳舞、鋼琴,媽咪死慳死抵比我學。」無奈因學費昂貴的問題,只學了三個月便要放棄。她又提到,家中沒有電腦,每個星期要去3次圖書館,使用圖書館的電腦完成校內功課,更曾因星期四休館,導致不能於限期內完成課業,被記欠交功課。
她批評,綜援金額由1996年開始就沒有因現實環境改變調整,「1996年時不需用電腦做功課,但依家係要用電腦做功課。」
從事裝修行業的彭先生輪候公屋已有6年,月入約1萬4千元,現時一家四口居於70呎單位,廳、廁所、廚房則需要共用。彭先生指每月租金約5000元,日常生活開支大,「租金貴、水電費貴!」
他批評,政府對劏房房「視而不見」,在過渡性房屋方面亦做得差,「政府去年又話會適當做過渡性房屋,但佢做嘅唔夠組織做好⋯⋯比一間爛鬼屋出嚟,唔比錢維修、裝修,根本住唔到人。」他希望,政府不要「只做一半」,另外發掘更多過渡性房屋。
至於在貧窮家庭方面,機構希望能增加在職家庭津貼,進一步放寬職津的申請資格。而在劏房問題,期望政府能動用房屋儲備金,設立100億元的基金,支援各類型的過渡性房屋、社會房屋計劃。另外,在貧窮長者方面,希望政府推行全民退休保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