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營房屋長年不達標 調高供應目標將淪為「空談」?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運輸及房屋局今日公布《長遠房屋策略》2018年周年進度報告,決定於未來10年,將公私營房屋比例由六四比轉為七三比,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由過去28萬伙,增至31.5萬伙。然而,即使過去供應目標相對較低,但公營房屋供應卻長年不達標,相反私營房屋卻屢「超標」。在目標調高的情況下,意味日後達標難度或更高。
雖然運房局局陳帆曾解釋,為滿足目標,現時政府已積極作土地拓展,未來亦會繼續覓地等。不過,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批評,新長策已淪為「皇帝的新衣」,即使調高目標,但由於土地供應不足,未來10年根本無法追上房屋短缺的缺口。

運輸及房屋局發佈《長遠房屋策略》2018周年進度報告,其中公營房屋仍欠6.7萬個單位的建屋土地。(盧翊銘攝)

公營房屋多年不達標

政府於2014年尾公布新的《長遠房屋策略》,是自1998年以來首份在房屋方面的長遠策略性文件。然而,除了出租公屋和綠置居於18/19年度,稍稍高出目標約500伙外,多年來公營房屋卻無一次達標。在出租公屋的實際供應量中,16/17年度甚至比目標少約8,700多伙。

私樓供應量多年超標完成

不過,私樓供應量卻持續達標,由2014/15年開始,連續數個財政年度都超標完成,2017/18年度更「超標」約7,500伙。

特首林鄭月娥宣布將9幅私樓地撥作公營房屋發展,其中一幅土地位於安達臣道石礦場,屬於18/19年的賣地計劃中。不過,根據該年度的賣地計劃,私人住宅土地料可供應2.551萬伙,若扣減該述土地,可供應單位將減至2.411萬伙,仍然高於1.8萬個供應目標。

尹兆堅:增加公營房屋量如「篤數」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批評,縱使現時公私營房屋比例調為7:3,但比例更改後,公營房屋的需求將由原來的28萬伙,升至31.5萬伙,供應缺口高達6.7萬伙,他批評陳帆隻字不提如何拉近差距。

他又指,未來5個年度(2018/19至2023/24年度)的公營房屋供應量為9.7萬個單位,即代表2024至2029年的5年內,政府要提供接近15萬伙單位,批評陳帆指增加公營房屋量猶如「篤數」。

他續指,政府將「綠置居」列為公營房屋,惟綠置居本質與居屋類同,不明為何要納入公屋一項。他認為,政府將公營房屋用地的住用地積比率增加最多三成的建議,仍是杯水車薪,直接做法仍是透過全面收回粉嶺高球場,及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回收閒置農地,大幅增加中、短期建屋土地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