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再現爛尾樓 料涉逾200港買家 詐騙金額近億元

撰文:李彤
出版:更新:

英國再現爛尾樓騙案!2014年樓市熾熱,吸引大批海外樓盤來港吸金,以層出不窮的優惠招徠。惟有港人買家發現,兩年前購入的曼徹斯特樓盤,地盤仍然一片荒廢、毫無進展,涉事發展商今年初已被清盤,買家已支付的五成、甚至全數樓價追討無門,有買家更懷疑發展商與其債權人等,背後根本由同一批人操控,關係千絲萬縷。事件至今受牽連買家人數保守估計達200餘人,詐騙金額料近億港元,相信為近年最大宗的海外投資騙案。

曼徹斯特Printhouse的位置,只見鐵支框架,沒有圍板及工人施工。據悉此狀況已維持了近5、6年。(讀者提供)

本港樓市在2013年至14年間非常熾熱,在辣招影響下,港人紛紛轉投海外物業市場投資,而海外發展商亦趁機來港賣樓吸金,平均每星期均有展銷會及大量宣傳,惟投資機遇卻成陷阱。2014年底Joyce(化名)透過地產代理經緯物業(Hong Kong Homes)向發展商ALD(Absolute Living Development)購入英國曼徹斯特樓盤Printhouse一個3房單位,並支付五成樓價、即約6、7萬鎊(約70餘萬港元),其後亦收到發展商的報告,指項目進度良好,第一期將於2015年落成。

有買家指,發展商ALD本年2月初已被入稟申請清盤,但不足兩周後代理向買家發電郵指,項目會即將動工,完全未有透露發展商的狀況。(讀者提供)

項目所在地僅存支架 荒廢多年

惟買家去年中親身越洋前往曼徹斯特視察項目,赫然發現樓盤仍是一片爛地,雖有鐵架,但沒有圍板、亦沒有機器及工人動工,雜草叢生,而門口的鐵鏈及支架均已生繡。當她向附近路人查詢時,得悉該幅土地已荒廢至少3至4年,從不曾見有工人施工。而Joyce回港後隨即與經緯聯絡,擾攘至今年2月中,買家再收到經緯通知,指物業會於今年4月動工及年底完工,但據悉ALD的董事早於去年已失聯絡,2月初更被Bradford 都市區議會入稟申請清盤。至五月時,經緯再推出「拯救方案」,游說買家注資入其開設的新公司,以完成建樓,但不獲買家接納。意味買家既收樓不果,原先付出的樓價亦追討無望。

曼徹斯特項目Printhouse騙案時間表

日期 
事件進展
2014年10月
ALD透過代理經緯來港進行銷售,以首五年8.5%租金回報保證等作招徠
2014年12月
買家支付50%樓價
2015年2月
收到發展商的報告,表示項目施工進展良好
2015年8月
買家前往當地視察,發現項目毫無進展,仍是一幅荒廢爛地
2016年2月8日
Bradford 都市區議會入稟法院要求ALD清盤,排期於4月審理
2016年2月16日
經緯向買家發出郵件指,項目會於2016年4月動工及12月落成
2016年5月20日
ALD進入清盤,早前已付的五成至全數樓價下落不明;而經緯獲DS7授權提供「拯救方案」,提議買家再將餘下未付的五成樓價注資入新公司,以支持項目完成
2016年6月
集合其他苦主,聯絡立法會議員涂謹申求助

 

事實上,除上述樓盤,ALD先後推售4 個住宅項目,包括位於Bradford的Olicana、Summerberry Residences、Alexander House及位於Printhouse附近的Mill。5項目合共提供約500伙,當中4個項目已近售罄,惟大部分未完工,相關買家均遭遇到不一樣的困局,粗略估計涉逾200餘人。由於各項目的單位類型參差,樓價由30萬至150萬港元不等,分別支付五成或全數樓價,估計涉及金額近億元。

除了圖中的Printhouse ,附近另一涉事樓盤Mill,拖延近兩年尚有頂層及樓梯未建成。(讀者提供)

涉事代理經緯物業 不予回應

翻查外國的網站及討論區,不難發現近年接連有篇幅報導有關上述公司及樓盤的負面新聞。據了解,上述ALD與2013年被強制清盤的FSL(Fresh start Living)營運手法類近。FSL數年前向DS7借貸,並將購入的地塊抵押予DS7,清盤後地塊及建築物則歸DS7所有,及後ALD再以相同形式出現,而據悉,DS7的唯一董事與ALD的法律主管為同一人,質疑3間公司由同一批人操控。

本報曾致電經緯物業的董事羅禮才(Samson Law)求證事件,惟他表示不接受訪問。而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認為,正常情況下,發展商既已收取五成樓價,撇除成本,仍足夠建屋,不致於被清盤,故不排除事件涉及刑事成分。

海外盤來港銷售「無王管」

近年海外盤爛尾情況偶有發生,不少來港賣樓的海外發展商背景成疑,銷售手法亦沒有劃一的準則與規管。涂謹申續指,香港現行法制沒有對海外物業在港銷售進行特別監管,買家發現受騙後,往往投訴無門,即使個別業主報警追究,調查進度緩慢,事情或不了了之,曾涉事的代理及發展商或有機會再行騙。而是次受影響的買家人數眾多,且事件懷疑涉及刑事成分,故將於明天(18日)於本港及英國當地報警,稍後或約見英國領事館跟進事件,若符合集體投資或向證監會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