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劉炳章不滿意政府填海方案:起多啲成本效益一定好啲

撰文:李家偉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中提出了「明日大嶼」願景計劃,將填海1700公頃。
團結香港基金理事劉炳章今(22日)表示,計劃有助帶動香港發展,但認為填海幅度不足,直言「唔收貨」,「橫掂都係使錢,起多啲,成本效益一定好啲。」

劉炳章指,曾經就明日大嶼計劃公開表達不滿,直言「唔收貨」。(資料圖片)

劉炳章今早(22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明日大嶼」願景計劃與團結香港基金提出的東大嶼填海方案數字上不同,但實際上沒有大變化。他認為,香港九龍東區及港島區的商業中心區已開始飽和,有建立第三個商業中心區的需要。他又指,「明日大嶼」計劃最重要的是其策略性位置,稱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高鐵等將粵西粵東聯繫的基建相繼落成,有助帶動香港發展。

團結香港基金提出的填海方案達逾2000公頃,比施政報告更進取。劉炳章指,曾經有公開表達過不滿,直言「唔收貨」。他認為,「還掂都係使錢,起多啲,成本效益一定好啲。」他提到,東北發展計劃已提起逾20年,但至現時都未有落實,所以填海造地一定有需要。

本土研究社成員楊夏至回應指,坊間有大量替代方案,如會所娛樂用地、棕地等,填海並非必要的選擇,認為政府執意選擇一個經濟成本高的項目做法耐人尋味。他又提到,近日常有人提到填海造地是投資,賣地可以賺回成本,然而填海造地耗費的成本是在庫房提取,當然會影響到醫院、老人院等民生基建。

劉炳章又指現時填海造地成本低,楊夏至就回應,稱近年海砂供應不足,以後海砂供應只會愈來愈少,成本也愈高。楊夏至又提到,早前政府的報告指現時擁有最多單位的業主手持逾一萬個單位,土地問題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批評劉炳章將全部的土地問題濃縮成供應問題。他重申填海投資有風險,現時做法是「用公帑豪賭一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