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天氣預報.施政報告】揚言應對氣候變化 林鄭找數定走數?
特首林鄭月娥今天上午將發表她上任後第二份的《施政報告》,究竟是可以為她挽回民望,還是令她低迷的民望再向下發展?她的民望近日創新低,很大程度是跟處理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後的善後不力有關,而翻查她去年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原來有專屬段落,談及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甚至如何面對強颱風襲港時的應急工作,究竟這些政策是否能落實?其實,林鄭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曾揚言要致力落實《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但當中如改善城市林務資產、擴展郊野公園來為城市降溫等建議,明顯跟現時土地大辯論的提案背道而馳;而林鄭縱明言風暴潮及海平面持續上升,但她卻極可能反其道而行提出填海造地大計,是找數還是走數?相信已一目了然。
明天至周末溫度跌至22度
位於廣東北部的一道冷鋒正逐漸向南移動,預料在今日抵達沿岸地區,香港亦會受影響,所以本港地區今日天氣大致多雲,會有幾陣驟雨,日間短暫時間有陽光,最高氣溫只有約29度,並會由吹和緩東風而漸轉吹北至東北風。而香港未來數天的天氣更因此會轉涼,明天至周末時最低溫度將跌至22度,且會有幾陣雨。
林鄭月娥的民望近來因處理山竹風災不力而插水,已跌至上任後新低,她曾說笑稱自己要以《施政報告》來挽救民望,是否能如願以償還看其提出的政策,能如何回應市民訴求,但外界似乎未有寄以厚望。
去年在《施政報告》提及天鴿
事實上,山竹雖然是天災,惟風災善後不力卻是人禍,而原來林鄭在去年,曾在《施政報告》中,以七大段落揚言要應對「氣候變化」。查去年夏天香港同樣有超強颱風襲港,颱風「天鴿」引致風暴潮,令部分低窪地區如大澳出現嚴重海水倒灌,杏花邨亦不能倖免。林鄭月娥當時在《施政報告》中,便稱「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涵蓋減緩、適應及應變三方面」,又提出要致力落實《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並適時檢視措施,居安思危」。
《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是環境局在去年1月發表的報告,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氣候變化督導委員會制訂,概述應對氣候變化的中長期工作及2030年的碳排放減排目標。
不過,《香港01》記者翻查該報告,當中提出的一些關鍵建議,卻似乎跟林鄭月娥政府在過去一年的工作及政策方向背道而馳。舉例說,《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第8部分提及「氣候變化與生態系統」,明言「《巴黎協定》確認樹林 作為碳匯具有非常重要 的作用,並明確要求保護樹林及維護生態系統」,然後提出優化市區的生態系統及適當的綠化;計劃擴展郊野及海岸公園;制訂長遠計劃推動城市林務工作及生態等,期望透過這些計劃為城市降溫。
認同發展郊野公園土地
惟眾所周知是,仍在進行的土地大辯論,卻把發展郊野公園及邊陲綠化地視為選項之一,就連林鄭本人亦曾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明言,發展這些土地「非常值得我們深思」,換言之,是棄應對氣候變化策略於不顧。
另一情況,是在山竹襲港下,香港發生逾5.4萬宗的塌樹,令香港失去數以萬計的樹木,不少更是成熟的大型林木,《香港01》過去在報道中便曾訪問專家,認為大量塌樹木對市區減緩熱島效應將會明顯減少,亦認為政府可能要從新檢視所謂種樹的情況。現時不少塌樹仍未被清理,林鄭又會否在今年《施政報告》中,回應及作出相對檢討?
未見港府有汲取天鴿教訓
山竹襲港,引致的風暴潮打破史上紀錄,亦令香港市民意識天災的破壞力,特別是不少地區都出現「明日之後」般的水浸情況,沙田、杏花邨、海怡半島、柴灣及小西灣均成為重災區,雖然去年港府汲取了颱風「天鴿」襲港時,所引致的風暴潮令部分低窪地區出現嚴重海水倒灌的經驗及教訓,林鄭在去年《施政報告》中亦明言「氣候變化會引致海平面持續上升」,但明顯未見有在措施作出應對。
更甚是,不同消息透露,她將在今天提出「明日大嶼」的大規模填海造地大計,如同無視不同警告指出如此發展,實是如同逆天而行,亦為將來人工島上生活的市民帶來極大風險。
至於面對極端氣候來襲時,防患於未然是重要的策略之一,同時要提高應變能力,而保安局一直負責協調災後的緊急行動,其下的工作小組亦創建一個採用地理資訊系統的「聯合運作平台」,能大大改進相關部門對災情的了解,並改善應對緊急情況的決策和協調機制。不過,山竹一役,特區政府以至特首本人的應變能力,相信市民都已經「有目共睹」吧!
↓↓↓ 林鄭去年《施政報告》應對氣候變化政策全檢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