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者求診難】向公立醫院提三控訴 整天未能進食無人理
喝水、吃飯對行動自如的人而言,固然駕輕就熟,但對殘疾人士而言,那怕拿起一支湯匙亦竭盡心力。公立醫院擔當治療殘疾人士的重責,本應是最了解傷殘人士,偏偏傷殘人士在醫院卻得不到應有的照顧。有傷殘人士提三大控訴,第一是投訴在住院用膳期間,因難以自行進食,而病房員工又無暇協助,最終病人整天未有進食;其次,醫護人員有違「存放電動輪椅計劃」,電子輪椅未能擺放院內;再者,藥水樽設計未有考慮到用家需要,他們希望醫院管理局正視問題,顧及一眾持分者意見。
需要輪椅協助、行動不便的人,有家人的照顧並非必然,能夠二十四小時守候在旁的家人又有幾個?當殘疾人士剩下自己一個人在家,生活還是靠自己,惟一旦病倒,入院、服藥等,處處都有阻礙。
殘疾人士控訴一:病房員工忙碌 殘疾人士入院整天未有進食
現年50歲的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副主席羅偉祥,天生患有大腦痙攣,從小就入院無數,他屬嚴重傷殘人士。入院後若未到探病時間,親友未至,他連上洗手間、吃飯及飲水都未能自理。他慨嘆:「(病房)阿姐以為你食到,其實我真係食唔到,好多時佢以為你唔食飯就直接收咗佢。」他曾經向職員提出協助用膳的請求,但職員十分忙碌,往往跟他說句「等等」,然後就不了了之,結果他整天未有進食。
羅偉祥直言,入醫院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因為香港醫院擠逼,病人眾多,加上員工不足,所以殘疾人士每每想到要入院便覺得很麻煩。公立醫院醫護人手不足眾所周知,羅偉祥已多次向醫管局提出延長殘疾人士照顧者的探病時間,他指醫管局曾回覆議員指,若病人有需要,照顧者可在早上8時至下午8時留在病房,但實際上卻由前線員工決定,病人無法反抗。
殘疾人士控訴二:公立醫院做法不一 輪椅未能暫放醫院
醫管局於去年3月起,把「存放電動輪椅計劃」逐步推廣至全港42間公立醫院,讓有需要病人在住院期間,可在醫院暫放輪椅,待離院時才領回,減輕家屬在病人入院及出院時運送電動輪椅的不便。 但一年前,因發高燒入住明愛醫院的羅偉祥卻未能受惠,他向醫護人員要求暫放電動輪椅被拒絕,需要勞煩親人幫忙帶走輪椅,並於出院當天把輪椅帶回。他認為公立醫院前線人員做法不一,令殘疾人士就醫亦面對很大難度。
醫管局回覆《香港01》指,當局去年3月在各公立醫院全面推行「存放電動輪椅計劃」,各醫院已向前線醫護人員介紹有關計劃,強調會繼續加強向前線員工及公眾宣傳「存放電動輪椅計劃」。
殘疾人士控訴三:醫管局藥水樽越改越不方便
根據統計署2013數據顯示,本港有逾57.8萬殘疾人士,當中有32萬人為身體活動或能力受限制,數量絕非少數。
殘疾人士余鑑忠投訴醫管局未有顧及殘疾人士,連藥水樽的設計亦越改越不方便。過往藥水樽外有一格格的刻度,可查看飲用數量,但新設計樽身卻取消了該設計,增添病人麻煩。另一問題是新樽蓋亦變得滑身,過往的樽蓋有明顯凹凸,余鑑忠仍可自行使用工具擰開,但最新的設計變得滑身,即使手能正常用力,亦難以擰開。
去信特首、平機會才獲正視
他曾多次向食衞局查詢未獲回應,至他去信特首林鄭月娥及平等機會委員會投訴後,食衞局回覆指個別批次的藥水用了較大的扭力收緊樽蓋,已停止配發該批次的藥水。
醫管局回覆指,就藥水樽的塑膠用料和設計均有指引,以確保容器符合安全標準;而個別藥商在包裝藥水的過程中或需應用一定的扭力收緊樽蓋,以防止滲漏及兒童誤用藥物。 而公立醫院及診所藥劑部在配發藥水時會提供標準藥匙,以輔助病人準確服用指定劑量的藥物。如病人有任何疑問或需要協助,相關醫院或診所的醫護人員及藥劑部職員都樂意提供協助。
香港復康聯盟總幹事劉國霖坦言以上情況時有出現,見微知著,即使公立醫院增設專供殘疾人士用的體重磅,亦有醫護人員以體重磅擺放儲物為由,建議病人不要量體重。劉國霖質疑,醫管局未有就照顧殘疾人士統一各間公立醫院的做法,當中部分醫護人員做法不當,他希望醫管局能改善相關措施,加強與前線員工的溝通,同時要顧及所有持分者的需要,包括殘疾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