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螺洞保育再受阻 村民擬控發展公司違約兼封村 促建丁屋兌承諾
有「蜻蜓天堂」美譽的沙螺洞發展與保育問題糾纏近40年,去年6月中因政府落實與該地土地擁有人「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下稱發展公司)達成非原址換地保育,初步獲得解決。不過,村民最近反指該發展公司涉違反40年前興建三層高丁屋的承諾,擬入稟控告發展公司違約,甚至揚言會封村,令即將開展的保育工作擱置。負責沙螺洞保育工作的環保團體指,若村民封村,屆時絕不會有正面衝突,以免對保育產生負面影響。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拒絕回應事件。
村民批150萬元未夠建丁屋 勢封村死守
沙螺洞保育方案出台時,村民引述唯一土地擁有人「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指,會向每戶村屋居民賠償150萬元「裝修費」,以換取村民遷離。不過,於沙螺洞土生土長的村民李伯恩就指,最早於1979年發展公司承諾幫助村民改善生活環境,並於新地點興建樓高三層,每層700呎的丁屋,預計有160間丁屋,涉及張姓及李姓兩條村落。新地點亦會有高爾夫球場,村民可成為球僮,創造就業機會。
李伯恩續指,40年間發展公司多次更改合約的補充協議,但從沒有諮詢村民,只是村長一人說了算。李伯恩擬入稟控告發展公司違約,並於9月5日到發展公司的辦事處抗議。面對只得150萬元裝修費就要離場,李伯恩直斥不能接受,「150萬夠唔夠起丁屋呢?」他又指,若發展公司堅持要滅村,他就會封村。
環團申850萬元撥款 冀恢復濕地原貌
沙螺洞除了是「蜻蜓天堂」,亦由油菜花田而聞名。不過,由於種植油菜花需剷走附近農地上的植被,並抽乾濕地,引起保育爭議。自從成功原址換地後,環保團體綠色力量申請政府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約850萬元撥款,與沙羅洞的土地擁有人訂立管理協議,進行生境及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綠色力量總監鄭睦奇博士表示,他們只會於農地上開展保育工作,包括清除外來植物、恢復濕地原貌。至於村民所關心的房屋用地,則不受影響。他坦言期望居民亦可參與保育,一旦居民封村,環團亦不會與居民有正面衡突,以免影響保育。
沙螺洞為本港蜻蜓品種最多地區
現時沙螺洞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的「自然保育區」、「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和「綠化地帶」之內(沙螺洞地帶),擁有豐富多樣的生境,在新自然保育政策下的12個須優先加強保育地點中,其在生態方面的重要性排行第二,僅次於米埔及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等國際級重要濕地。
沙螺洞地帶為本港最重要的蜻蜓繁殖和育幼場之一,孕育超過六成的本地蜻蜓品種,包括稀有、瀕危和本地特有的品種。本港有紀錄的蜻蜓品種中,在沙螺洞地帶內有紀錄的多達76種,是香港蜻蜓品種最多的單一地區。加上沙螺洞地帶擁有茂盛的林木和豐富的食物來源,以及相對較少污染的溪流、沼澤及林地,因此可同時為眾多蝴蝶、螢火蟲、淡水魚、哺乳類動物、兩棲類動物、爬行類動物和鳥類提供重要生境,故沙螺洞地帶亦享有「山林濕地、蜻蜓天堂」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