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導管插錯陰道 老婦需切輸卵管 調查報告:放射師無查看清楚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伊利沙伯醫院早前為一名79歲女病人接受大腸造影檢查時,將導管錯插病人陰道,造影劑殘留在陰道、子宮及輸卵管,最後病人需切除輸卵管。
醫院隨後成立委員會調查事件,並於今日(31日)公佈調查結論。委員會認為,放射師在置入導管時,均無看清病人會陰部位,插入後亦無檢查導管位置,認為事件非常罕見。
病人家屬今日與院方會面,他們對該放射師的工作表示不滿,並已向輔助醫療業管理局作出投訴。此外,家屬亦質疑院方說法,要求醫管局嚴懲該名技師。

伊利沙伯醫院早前為一名79歲女病人接受大腸造影檢查時,將導管錯插病人陰道,造影劑殘留在陰道、子宮及輸卵管,最後病人需切除輸卵管。(資料圖片)

委員會指出,放射師在置入導管時,無清楚看見病人的會陰部位,置入導管後,亦未再次檢查導管位置。委員會指出,在置入導管前或後,放射師應該檢查並確認導管的位置,以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委員會又指,事件中導管前端的氣球造成病人陰道損傷,並導致鋇劑進入病人的子宮及輸卵管。醫學文獻顯示同類事件非常罕見。

伊利沙伯醫院早前為一名79歲女病人接受大腸造影檢查時,將導管錯插病人陰道,造影劑殘留在陰道、子宮及輸卵管,最後病人需切除輸卵管。(資料圖片)

院方落實新指引 檢查前要先經第二次確認

委員會建議,院方及醫院管理局應檢討及修訂大腸鋇劑灌腸造影檢查的工作流程,以確保置入導管後,需由另一名放射師或放射科醫生,確認導管位置正確;同時,在導管前端的氣球充氣前,需由醫生確認導管置入正確位置;充氣前亦需要評估對個別病人的效益、風險及需要性。委員會亦建議向放射診斷部所有員工講解事件,並總結今次事件的教訓。

醫管局指出,院方已接納委員會的調查結果及建議,放射診斷部在事件發生後,亦已即時制定和落實新指引,放射師在置入導管後,除了要向病人確認位置正確外,亦需要由另一名放射師或放射科醫生進行第二次確認,才可繼續進行檢查。

家屬質疑院方說法

他們引述院方說法,稱該放射師表示,當時病人未能側臥及屈曲雙腿,以至沒有查看清楚插入位置。他們批評,病人日常可以側臥,認為相關解說難以令人信服。

他們又指,病人接受檢查前需曾服用瀉劑,以清除腸內糞便,經多次痾瀉後,下體感覺已不太敏銳,雖然放射師曾查問病人導管有否放在肛門內,但詢問病人以確認位置的確認程序並不準確。

家屬又指,在第一次置入導管時,病人曾表示痛楚,但放射師妄顧病人反應無理會病人感受,直至發現錯誤放置導管後,第二位放射師及醫生即時決定拔出導管及再放在肛門,但整個程序並沒有通知病人或家屬,質疑有關人員嘗試掩飾插錯導管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