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7成「麥難民」非無家者  中醫因生活拮据帶藥包夜宿

逾7成「麥難民」非無家者  中醫因生活拮据帶藥包夜宿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成為「麥難民」的最佳避難所。有人因住宅租金高昂,來這裡尋找一個容身之所;也有人本來有家可歸,卻因生活逼人或寂寞而來這裡尋找慰藉。有組織調查發現,超過7成受訪「麥難民」不是無家者或露宿者,有執業中醫因租住單位漏水加上生活拮据,且希望節省交通費,每晚應診後帶著沉甸甸的藥包到麥當勞夜宿,「在職貧窮」令他成為「麥難民」。

有組織調查發現,近6成受訪者有全職、兼職或自僱工作,超過7成受訪者更不是無家者或露宿者。(張浩維攝)
有組織調查發現,近6成受訪者有全職、兼職或自僱工作,超過7成受訪者更不是無家者或露宿者。(張浩維攝)

當了近1年「麥難民」的執業中醫阿輝每晚到麥當勞夜宿,但其實他本身有租屋,可是寢室防水及隔熱層出現裂縫及漏水,業主不欲花錢做維修,加上租約未完,令「家」只好變成一個儲物地方。他向調查員說,好不容易在中醫牌照開始規範時考上執業資格,但中醫界競爭日趨激烈,日間只能在中醫診所應診,僱用條例也變成兼職性質,收入大減,只好晚上為自己病人應診,應付租金,同時不想因運輸費增加生活負擔,才走到麥當勞留宿。

心靈空虛也造就「麥難民」出現。60歲的何婆婆沒有「麥難民」的影子,但每晚愛到麥當勞坐在一角,不想回家。她向調查員坦言,丈夫過身後剩下自己孤苦伶仃,回家後只能對著四面牆及吃不完的餸菜,反而到麥當勞能尋找存在感。完成訪問後,她對調查員說「不如傾多陣!」、「我哋幾時可以再見?」反映了其內心寂寞。

不少人以為是「麥難民」是源於住屋問題,但調查反映家庭關係也是原因之一。(吳煒豪攝/資料圖片)

調查:逾7成「麥難民」有家不歸

太平山青年商會在今年6月派出逾百名義工走遍全港116間麥當勞進行一項「守望者 - 香港麥當勞夜宿者調查研究」,目睹334名麥當勞夜宿者,成功訪問過去3個月至6個月在麥當勞夜宿,以及未來會繼續留宿的53名「麥難民」,當中發現超過7成受訪者「有家不歸」,近6成受訪者有全職、兼職或自僱工作;而最多「麥難民」的麥當勞位於荃灣區,一晚可高達約30位。

有組織在今年6月走遍全港116間麥當勞進行「麥難民」調查,目睹334名麥當勞夜宿者。(資料圖片)

與家人關係惡劣 快餐店成避難所

不少人以為是「麥難民」是源於住屋問題,但該調查反映家庭關係也是原因之一。19歲的亞龍是今次調查最年輕的「麥難民」,中學畢業後間中會做地盤工,但絕大多數下班後不會回家,源於與父母關係惡劣,寧願到麥當勞用餐、打機。而任職麥當勞清潔工的亞兒因丈夫經常酗酒及酒後對其拳打腳踢,但為了保留公屋單位只能啞忍,選擇到麥當勞過夜。

李浩然分析指,市民選擇夜宿麥當勞,可源於住屋問題、在職貧窮及與家人關係惡劣。(張浩維攝)

劏房戶不想被濫收高昂電費 使用快餐店免費資源

計劃顧問李浩然指出,調查發現逾兩成受訪者認為,電費、冷氣費開支無法負擔,當中有個案發現,劏房戶主會濫收16元一度電,幾乎沒有租戶有能力負擔額外的冷氣費開支。近兩成受訪者表示,因租金高昂,劏房租金節節上升,被迫搬到麥當勞居住,也有超過一成受訪者因與家人發生衝突而到麥當勞夜宿。此外,有受訪者表示因居住環境差、要節省上班交通費、時間及正輪候公屋,才走到麥當勞席「椅」而睡。

他指出,造成夜宿麥當勞原因,可分3個層面,包括住屋問題、在職貧窮及與家人關係惡劣,認為香港雖然是一個發達社會,但仍需要「有溫度的關係」。

黃銳華認為,政府應制定「有溫暖政策」,增加資源及撥款予福利機構和前線的服務團體作更多外展服務,並定期調查香港麥當勞夜宿者。(張浩維攝)

太平山青年商會會長黃銳華認為,過去社福界或政策層面只聚焦在硬件、設施上,忽略軟件上支援,但調查發現麥當勞夜宿者現象只由經濟收入、家庭和房屋環境所致,認爲政府應該制定「有溫暖政策」,增加資源及撥款予福利機構和前線的服務團體作更多外展服務,並定期調查香港麥當勞夜宿者,制定麥難民政策。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