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江訪港】視察令大嶼山藍圖曝光 政府急改口「概念模型」
京官訪港,發展局主動展示「大嶼山發展藍圖」模型,一直未有實際建議的「東大嶼都會」填海範圍意外曝光,但大嶼山發展公眾諮詢上月底才完結,當局從未提供模型作討論,被多個關注團體批評是隱瞞資訊、假諮詢,以及公眾知情權被架空。
綜合發展局資料、局長網誌及離島區議會會議記錄,《香港01》發現,「東大嶼都會」規劃存在三大疑點,包括藍圖是否早已存在?為何諮詢期不提供有關模型討論?規劃指需再研究,為何卻已有模型?
不足一日,發展局回覆時極速改口,將「藍圖」改稱為「初步概念模型」。
疑點一、預期年底公布的藍圖早已存在?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今月8日發表網誌時指:「期望在今年年底公布大嶼山發展藍圖,並為各項研究及項目訂立概略的推展時間表。」但政府前日(5月17日)傍晚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視察發展局後發稿稱,陳茂波向張介紹「大嶼山發展藍圖」,即是大嶼山發展原來早已有藍圖,為何卻要待今年底才公布?而張德江就可先睹?
《香港01》就藍圖是否已有定案查詢發展局,昨(5月18日)午獲回覆,陳茂波前一日向張德江介紹發展局工作時,透過大嶼山發展「初步概念模型」展示大嶼山的空間規劃、土地利用和策略性交通運輸基建等主要建議。只隔了一天,「藍圖」就被改口稱作「初步概念模型」,發言人重申「期望在今年年底公布大嶼山發展藍圖」。
疑點二、即使只是初步概念模型,既然已有,為何不在諮詢時公開討論?
根據發展局為公眾參與而製作的網站——「大嶼山全民新空間」,其中「空間規劃及土地利用」的概念地圖只是圈出「東大嶼都會」的位置,未有加以說明。公眾參與摘要亦只是補充,「根據初步概念,交椅洲一帶水域可發展人工島,……喜靈洲現時使用率較低的避風塘及其周邊水域適度填海」,規劃流於概念上的說明,未如前日(5月17日)意外曝光、立體呈現人工島位置、面積的模型般具體。
疑點三、曾稱填海位置及面積需再研究,為何卻已製作模型立體呈現人工島?
記者翻查2月1日的離島區議會會議記錄,發現發展局於會後補充:「交椅洲一帶海域填海範圍約達600至800公頃,但確實在交椅洲或中部水域其他位置的填海位置及面積需待進一步研究後才可確定」。既然方案需再研究,為何卻已有人工島的模型?即使是三個多月後,已有進一步研究結果,為何不對外公開?
公眾諮詢如同虛設,香港市民的知情權被架空。
團體斥公眾諮詢如同虛設 諮詢應無效
離島區議員郭平指,目測模型上交椅洲一帶海域的填海範圍比政府聲稱的「大好多」,認為當局自打嘴巴。守護大嶼聯盟亦批評:「政府口口聲聲說公眾諮詢只是對大嶼山發展作初步的概念探討,如今卻極速製作了模型,絕對有違規劃之專業操守!」
身兼城市規劃師的本土研究社成員林芷筠亦稱,發展規劃的公眾諮詢雖然沒有一貫的準則,但曝光的藍圖模型有別於諮詢期的概念性地圖,反映諮詢的資訊透明度不足,甚至有隱瞞之嫌,而且模型只是展示予京官,市民卻不得而知,有欠尊重公眾,官民待遇有落差。她更認為,四月底完成的第一期公眾諮詢應當無效。
跟三十多年前研究港珠澳和新機場時有多個選址不一樣,人工島計劃已經只剩下一個方案了。
長官意志下無撥款都可有模型
土地正義聯盟執委朱凱迪形容,「中部水域人工島(東大嶼都會)」是一項極少公開資訊、人口和房屋需求成疑、耗資至少數千億港元的「瘋狂計劃」,卻被之前政府官員冷待,「不斷說只是初步想想,連研究經費也未有向立法會拿到」。不過,京官參觀發展局的一幕說明,「長官決定要做的事,就算沒有立法會的研究撥款,模型還是做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