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插錯導管入陰道稱「由病人確認位置」 外科醫生反駁:無可能
伊利沙伯醫院本周日(29日)爆出一宗醫療事故,一名79歲女病人在該院接受大腸造影檢查時,醫護人員錯誤將原本放肛門的導管,插入病人的陰道並注射顯影劑,病人其後需切除輸卵管,減低感染腹腔炎的風險。院方新聞稿指,醫護人員將導管置入後,「按既定程序由病人確認導管放置在正確位置」,亦提到按既定程序,由放射師負責置入導管。
有放射師向《香港01》核實聲明的說法,又指除非病人指出位置不正確,否則放射師一般不會再三檢查導管。惟有外科醫生受訪時直言,不可能由病人確認導管位置,因為有些病人不懂分辨,最終責任是在置入導管的人身上,形容很少有機會會放錯導管位置。
伊利沙伯醫院在傳媒查詢下披露一宗醫療事故,涉及一名79歲女病人於7月4日接受大腸鋇劑灌腸造影檢查期間,醫生發現有造影劑於盆腔出現,懷疑原本應被置入肛門的導管,不當地置入陰道,需中止檢查,病人被轉往深切治療部接受緊急手術清洗體內的造影劑,以及切除輸卵管減低感染腹腔炎的風險。
院方的新聞稿提到,按照大腸造影檢查的既定程序,「放射師會先將導管經肛門置入腸道」;又指今次事件中「醫護團隊在置入導管後,按既定程序由病人確認導管放置在正確位置」。
放射師協會會長:除非病人指導管位置有誤 才會再檢查
香港放射師協會會長王鼎熙接受本網訪問時證實,放射師將導管置入病人肛門後,正常程序是需要病人確認導管位置是否正確,之後便會貼膠布固定導管。他解釋,由於插喉的過程需要跟病人合作,例如病人或有需要塗潤滑劑、告知插導管的方向等。他續指,除非病人指出導管位置有誤,否則放射師不會再以肉眼檢查。王鼎熙又指出,若放射師或者護士放入導管後,會由放射科醫生講解程序再開始檢查。
外科醫生:無可能由病人確認 「唔通你吊鹽水要問佢拮得啱唔啱位?」
不過有外科專科醫生則持相反意見,外科專科醫生朱建華回應是否由病人確認導管位置的查詢時,直言「點會呀?」他認為醫護人員可以詢問病人,但「照計都唔會」,因為不排除病人根本不懂得分辨,他以靜脈注射治療(即「吊鹽水」)作比喻:「唔通你吊鹽水要問佢(病人)拮得啱唔啱位?」
他又指出老人家或者有溝通問題,而醫護亦無理由看不清楚陰道與肛門的分別,放錯導管的機會少。
另一位外科專科醫生張浩然同樣指出,最關鍵的是放置導管的人,責任亦在這個人身上,因為「唔會係病人自己放」他直言受過訓練的醫護人員「唔可能搞錯」,而注入藥水有壓力,若放錯導管有機會打穿內臟。
長者或肥胖人士被「插錯」風險較大
張浩然提及,放錯導管的可能性之一是長者的關節難以屈曲,由於插入導管時,病人一般需向左側躺下,再將雙腳膝關節屈曲,但關節退化的長者未必做到這個動作,醫護人員或需用較間接的方法,如「指探」以確認肛門位置。
另外,較肥胖的人士,若臀部的脂肪多亦有可能影響視線,張浩然指這個情況下,一般需要較多人協助,以確認導管被正確置入肛門。
伊利沙伯醫院再次回覆查詢時強調,置入導管後由病人確認導管放置在正確位置,屬既定程序。至於事件發生的成因仍在調查中,院方再次向病人及其家屬致歉,並會與他們保持溝通,提供所需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