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署將於安達臣道石礦場 設首個可儲水可遊玩防洪人工湖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為減低水浸風險,渠務署早年推出智慧渠務監測系統試驗計劃,在九龍灣和沙田約110個雨水井及污水井,安裝數據收集器和超聲波傳感器,實時監測水位變化。署方指出,明年中將擴大範圍,在舊區安裝百套儀器。
同時,署方亦會於安達臣道石礦場興建全港首個開放予公眾使用的防洪人工湖,下雨可時儲存雨水,減輕下游排水系統的負荷,晴天則變成康樂設施,預計2022年完工。

渠務署在九龍灣和沙田約110個雨水井及污水井安裝數據收集器和超聲波傳感器,實時監測水位變化。(渠務署圖片)

將於舊區設儀器 實時監測渠務水位

渠務署於2015年底推出智慧渠務監測系統試驗計劃,在九龍灣和沙田約110個雨水井及污水井安裝數據收集器和超聲波傳感器。

水務署工程師庾志強指出,傳感器會實時量度井內水位,並將資料經由數據收集器傳送至電腦,一旦探測到水位觸及警戒線,系統會發出警告,渠務署即時派員跟進,若發現淤塞,便會安排檢查及清理措施,大大減低水浸風險。

他指出,舊區面對的渠道問題較多,為加強監測舊區地下渠道,明年中將擴大範圍,於深水埗、油麻地、尖沙咀、旺角安裝約100套儀器。

渠務署正為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計劃興建防洪人工湖、地下蓄洪池,強化該區的排水設施。(渠務署圖片)
防洪人工湖設浮橋。(渠務署提供構想圖)

安達臣道石礦場建人工湖 設浮橋讓市民欣賞景色

同時,署方正於安達臣道石礦場興建全港首個開放予公眾使用的防洪人工湖。人工湖面積約一公頃,水深約700毫米。湖的四周將種滿樹木,市民可在浮橋欣賞景色。人工湖下雨時可儲存雨水,晴天則提供康樂設施。

另外,署方更於當區興建地下蓄洪池,其概念和面積均與跑馬地地下蓄洪池相若,容量約6萬立方米,可無須用電泵水,順高勢引水入河,不單可防洪,儲水更可用來活化下游翠屏河。

工程已於2016年動工,預計2022年完成,以配合發展計劃的房屋2023至24年度入伙。

同時,署方又計劃於當區建設中央中水重用系統,中水是從浴室、洗手盆、廚房洗滌盆和洗衣機等收集得來的水,經處理後可用作沖廁,預計明年動工,2022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