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四款校服標示涉誇大貴價棉成分 海關跟進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夏季校服一般以65%聚酯(polyester)及35%棉(cotton)的混紡纖維製造,結合兩者吸濕和透氣優點,棉成分較高,價錢也可能較貴。消委會的測試發現,四款校服棉的含量均比宣稱的35%為低,涉誇大棉比例,其中一款實際不足10%,相反相對平價的聚酯則高逾90%。海關收到消委會轉介後,正研究有否違反《商品説明條例》,將採取適當的執法行動。

消委會的測試發現,有校服棉的含量均比宣稱的35%為低,涉誇大棉比例,其中一款實際不足10%。(圖為其中三款)

消委會除了測試49款校服樣本的化學成分,也有測試纖維成分,以及校服樣本的耐用程度,包括洗濯、晾乾及燙熨50次後的尺寸及外觀變化、水及汗水的色牢度、抗起毛球、布料拉力強度和接縫強度等。

測試的49款校服類別,有男生短袖恤衫有淺藍及白色長西褲,全部為淨色,有灰色、深藍色及白色;女生校服的顏色則變化較多,除了白色連身裙較多以外,也有淺藍、淺綠、深藍色等,上衣則有杏色、綠色、粉紅色,半截裙方面則有主色為紅色,黑色或綠色的格仔裙,色彩較多。

夏季校服布料:65%聚酯及35%棉

學校一般每3年招標選擇校服供應商,招標時一般要求夏季校服的主身布料規格為65%聚酯及35%棉。聚酯的特性是吸水、吸濕和透氣性低,容易打理又不易起皺;棉是天然纖維,吸水及吸濕性好,穿着舒適,但吸汗後不易乾和較黏身。65%聚酯及35%棉的混紡纖維結合兩者的優點,布料的價錢也較可接受。若提高棉的比例,穿着時可能會較為舒適,但衣物較易起皺,洗濯後較難乾,晾乾後需時燙熨,價錢也可能較貴。換言之,聚酯比率較高的校服相對應較便宜。

14款有標示纖維成分的樣本中,10款的檢測結果與標示值大致相符。當中13款的標示為65%聚酯及35%棉,另有1款標示65%聚酯及35%人造絲(viscose),其餘35款樣本並沒有標示成分資料。

測試結果發現,37款樣本的主要布料的實際纖維成分為聚酯及棉混織物,成分比例接近65%聚酯及35%棉(一般俗稱「的確涼」布料)。在該14款有標示成分的樣本中 ,「合眾校服」(樣本2)和「Wafung」(樣本3)的男生恤衫,以及「龍園校服」(樣本32)的連身裙和「華生針織製衣廠」的半截裙(樣本44),實際纖維成分與標示的相差頗大,約由20.8%至57.5%不等。

「Wafung」藍色短袖裇衫 棉比例少於10%

該四個與標示相差頗大的樣本,聚酯成分比宣稱65%為高,棉的比例則比標示35%為低,當中樣本3「Wafung」藍色短袖裇衫的聚酯實際為91.9%,棉只有8.1%,每件賣75元;樣本32「龍園校服」連身裙的棉佔13.2%、樣本44「華生針織製衣廠」半截裙的棉佔21.5%、樣本2「合眾校服」藍色短袖裇衫的棉佔27.6%。

消委會指,參考國際標準,對於混紡纖維織品,其每種纖維實際成分與標示的差異不可超過3%,情况不理想,已將結果交予海關跟進。《選擇》引述海關表示,如發現產品的標簽成分違反《商品説明條例》,會採取適當的執法行動。

「合眾校服」向消委會指,產品成分與標籤不符,是因公司內部溝通不足,未有知會相關部門更改先前紀錄以致出錯。

25款校服樣本於洗濯後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外觀變化,主要是車線起皺不平伏、紡織品出現皺摺、原本的骨位變得不明顯,或拉鏈呈脱色,衣物起毛球或少許變色等情況,被評為不滿意。(勞敏儀攝)

半數洗熨50次後變樣
 
學童幾乎每天均穿校服上學,所以校服的耐用性至為重要。測試模擬將樣本放在洗衣機內清洗、晾乾、燙熨50次,然後檢視衣物的尺寸大小及外觀變化。測試結果顯示,25款樣本於洗濯後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外觀變化,主要是車線起皺不平伏、紡織品出現皺摺、原本的骨位變得不明顯,或拉鏈呈脱色,衣物起毛球或少許變色等情況,被評為不滿意。
 
色牢度測試方面,有七款染色情況不理想,評分亦較。抗起毛球程度測試方面,只有「三德校服」(樣本47)半截裙測試後有較多毛球,因此評分較低,該樣本的面料為全聚酯。拉力強度測試方面,「心怡校服」(樣本36)的內裙襯裡的拉力強度不足夠;「Maxixe」(樣本16)一款樣本的褲襠(crotch)位置接縫強度力度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