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港女闖土耳其難民營 辦相展反思:他們也是人為何沒自尊?

撰文:黃雲娜
出版:更新:

「難民」很遙遠,「港女」很負面,當港女遇上難民,能否喚起你的關注?
62個月前的今日,順應「阿拉伯之春」革命浪潮,敘利亞爆發內戰,迄今有近50萬人喪生,另有1100萬人流離失所,當中有逾200萬人逃亡到毗鄰的土耳其。
去年今日,自認「超廢」的24歲港女攝影師Anneliese Wong,帶着8000元港幣,隻身前往土耳其,五度深入難民營,見證敘利亞難民的折磨和慘痛,更感受他們的溫暖和希望。她問,同樣生而為人,為何大家對難民,卻有截然不同的態度?

記者在這幅照片前佇足良久,Anneliese說:「她有着這個年紀不應該擁有的表情。」(Anneliese Wong提供)

「我想離真實更近一些。」Anneliese自19歲起,便任性地帶着相機,獨闖西藏、踏足內蒙、流浪日本、環遊台灣,直到兩年前遊歷印度期間,結識了流亡當地的西藏難民,才恍然驚覺「原來世界上有班人生存得咁無力、無助、無望」,至去年初毅然辭去影樓的工作,秉着「大不了一死」的決心,深入土耳其難民營,想呈現恐怖主義以外的一面,一去就是兩個月。

自認「超廢」的Anneliese,帶着相機「任性」獨闖土耳其難民營兩個月,近日在中環街市的綠洲藝廊展出14幅紀錄當地難民生活的作品,並以「Einmal ist Keinmal.(一次不算數。)」為主題。(羅君豪攝)

她在出發前透過不同機構向當地義工尋求協助,抵埗後就前往土耳其最東部的城市Gaziantep,不久就即和朋友驅車趕到距離敘利亞只有1000米的難民營Suruc。踏出車廂一刻,帳篷、沙石、爛衫、鐵欄構成的畫面映入眼簾,欄內的小孩都興奮地朝Anneliese跑來,隔着鐵欄和她打招呼;但不到3分鐘,她就被負責看守營地的人員以「禁止遊客」為由趕走,而小孩則依舊揚着笑臉。

在Suruc難民營外停留不到3分鐘,Anneliese就被負責駐守的人員趕走;小孩和婦女被困在營內,活像動物園內的動物。(Anneliese Wong提供)

「他們喪失基本尊嚴」

孩子們笑得燦爛,但Anneliese卻看得心痛。「他們就像是動物園裏的動物,被限制了人身自由,甚至喪失基本尊嚴。」她說,難民被困在鐵欄內,三餐有義工餵食,衣物有好心人送上,彷彿僅需維持生命,好讓人們投放同理心即可;她問:「他們也是人啊,難道不配擁有自尊嗎?其實愛心和施捨對他們而言,或許相當沉重?」她希望,大家藉此反思對待難民的定位和態度。

「他們也是人啊,難道不配擁有自尊嗎?其實愛心和施捨對他們而言,或許相當沉重?」
Anneliese Wong
來自土耳其的遊客(左)對Anneliese的作品非常感興趣,她說:「我的國家真的是這樣!希望有更多人關注!」(羅君豪攝)

「傾聽分享 為他們帶來溫暖」

Anneliese也到訪過土耳其南部的Akcakale難民營,在那裏看到了更多如陽光般的笑臉,也遇到讓她崩潰決堤的事件。「原來我只要傾聽他們分享,也可為他們帶來溫暖。」她盛讚敘利亞人非常純真善良、熱情開朗,即使語言不通,但所到之處都有人招呼她喝茶聊天,甚至邀請她吃飯留宿。她認為,除了用物質表現同情之外,大家也可以用溝通去實現關懷。

Anneliese笑說,Akcakale難民營中的小孩們,非常會擺姿勢。(Anneliese Wong提供)

有一回,有位婦人主動請求Anneliese為他們一家拍攝全家福,Anneliese聽完後淚如雨下。「她說她丈夫明天就要回去敘利亞,你知道嗎,在戰火下他可能有去無回,這可能是『最後的全家福』,我背負的是一家人的希望。」提及此,她不禁紅了眼眶,自責當時沒有帶上Printer(打印機),亦未有即時沖曬,為他們送上合照,至今亦無法聯絡對方。

「我老公明天就要回去敘利亞了,可不可以請你給我們拍一張全家福呢?」(Anneliese Wong提供)

走進烽火大地,Anneliese慶幸沒有遇上槍林彈雨,但有次嘗試闖進Midyat的政府難民營時,試過被兩名手持AK47佩槍的軍人驅逐,後來在城市Gaziantep亦曾為保護相機而被數名小孩圍擲石仔。這兩件事都危及生命,但她卻一點也不惱火:「這絕對可以理解。他們沒有受過教育,不懂得解決辦法的正確方式,才會有樣學樣,用了大人們『以暴易暴』那一套。」

Anneliese的隨行筆記中,有密密麻麻的問號,她不斷反問自己,難民需要怎樣的待遇?是甚麼成就了這樣的和平?香港人應該有怎樣的態度和反思?(羅君豪攝)
「失去了能歸去的故土,他們都是失去了雙腳的鳥兒,只能不停地飛。」
Anneliese Wong

「失去了能歸去的故土,他們都是失去了雙腳的鳥兒,只能不停地飛。」Anneliese和難民談戰爭、談家鄉,說到在戰火中犧牲的親人時,他們也表現得異常平淡,不但沒有嚎哭,反而帶着點希望,相信終有一天可以重返國家,但時隔一年,他們的希望已經從失望淪為絕望。她批評,敘利亞內戰越趨政治化,變成各國列強間的角力,他們各取所需,從不顧及敘利亞人。

這一家7口,可以一起蝸居在100呎的難民營內,有時也是一種幸福。(Anneliese Wong提供)

寄語港人︰可先從關懷露宿者做起

「Einmal ist Keinmal.(一次不算數。)」這是一句德國諺語,出自米蘭昆德拉的哲學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也是Anneliese近日至下周日在中環街市綠洲藝廊舉辦難民營相展的主題。她認為,難民營不是去一去就算,她今年10月會再遠赴同樣接收了大批敘利亞難民的約旦,而目前已和土耳其義工計劃,教導當地婦女製作手工藝飾物,再寄來本港售賣,協助他們謀生。

Anneliese又寄語認為「戰爭」及「難民」很遙遠的香港人,「少一分冷漠,多一點感動,可以先從關懷露宿者做起。」

位於中環街市的展場髒熱又簡陋,不少人都問Anneliese,為何選擇這樣的場地?她說,展場很貼地,可以包容露宿者喝啤酒、看電視,再適合不過了。(Anneliese Wong Facebook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