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2018】梁智鴻出書談社會分裂 批目前只有「I」無「We」
有「金刀梁」之稱的前醫管局主席梁智鴻首度出書,大談多年醫生及公共服務生涯。梁智鴻指留意到社會越趨分裂,不同立場應該要理性討論、求同存異。他又表示要埋下伏筆,讀者要到書展揭曉。
手術空餘時間寫 寫英文因中文「九流」
新書名叫《理性的呼喚──從手術室到社會大舞台》,分別有中文及英文版本。梁智鴻說,留意到現在社會太過分裂,所有人均各持己見,「字典裡沒有We和us(我們),只有me和I(我)」,希望能透過以往經驗,證明求同存異的重要性,並勸喻社會應作理性討論。
梁智鴻直言寫書對他無甚難度,「兩個手術之間沒有別的事要做,就坐在地上寫」,用了五個月左右完成214頁的著作。但梁智鴻只負責英文版本,因自己中文十分「九流」,又笑指書本尚未完成印刷,不知能否趕及書展。
回顧公職王生涯 最難忘仍是沙士
回顧整個公職生涯,梁智鴻稱對2003年沙士印象最為深刻,「因為我喺正風眼」,原因是他就是當時。但他亦坦言自事發起,從未認為醫管局需就此事道歉,因他們沒有犯錯。梁智鴻又認為免費醫療雖好,但太多濫用問題,故於2002年任醫管局主席時引入急症室收費。當初提議收取200元,但至去年調整後亦只加到180元,梁智鴻透露現任醫管局主席、其胞弟梁智仁亦想調得更高,但遭政府反對。
梁智鴻於1998年經醫學界功能組別加入立法會,認同功能界別是小圈子選舉,卻覺得並無問題,「一入立法會便是用專業知識服務全港市民,而非只為自己的界別」,更直言若認為有毛病,是辦事的人有問題。梁智鴻亦分享指擔任標準工時委員會主席期間,學會了很多,包括如何談判、如何令勞資雙方共存等。梁智鴻認為勞資永遠存在分歧,不應只抽取一部分問題討論,而是宏觀地尋找求同存異的方法,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曾任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的他亦談及副校長任命風波,稱絕對同意學生在那個年紀要有理想,因此亦有幫時任學生會會長馮敬恩寫求情信,並與他有過書信來往,但他強調應以正確手法實踐理想。對於港大新校長即將上任,梁智鴻表示未有見過張翔,無法評價他是否合適,又指自己離任後便不會再「指指點點」。他希望未來校長能具高學術水平、行政水平、籌款手腕及社會觸覺,並指要給予空間讓他學習。
父親啟蒙兄弟從醫 三父子港鐵站「重逢」
梁智鴻指為了寫書,憶起了很多關於父親的畫面。當年父親於港大醫學院畢業後決定到香港仔從醫,救助當地漁民。梁智鴻記得即使8號風球、或是大年初一,父親亦無懼安危或不好兆頭,到船上為漁民診症,為兄弟二人立下博愛濟眾的形象,更成為以後行醫的目標。
梁智鴻早前發現港鐵香港大學站內的百年歷史牆中,印有父親當年與港大同學的合照,特意叫上弟弟梁智仁一同與父親「合照」。梁智鴻稱要為讀者留下伏筆,猜猜相中誰是他們的父親,並提示父親同樣髮型是中間分界,但比自己英俊,答案就在書中。
梁智鴻會和前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於下周六(21日)出席書展講座,探討「高永文眼中的梁智鴻,梁智鴻眼中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