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國斌倡財政盈餘填海加快上樓 環團斥「為填而填」憂慮乏把關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正值土地大辯論,特首林鄭月娥日前公開表態支持填海,自由黨昨(9日)倡議成立「土地及基建開發基金」,每年調撥3成財政盈餘至基金內,供填海基建工程使用。該黨黨魁鍾國斌今(10日)於商台節目中表示,輪候上公屋市民愈來愈多,填海是增加土地供應最有效方法,新加坡三分一土地亦由填海獲得,「如果我哋仲咁保守,好難追到經濟發展」。
環團代表則憂慮基金可繞過立法會把關監察,「有少少危險」,又認為現有填海討論兩極化,政府誇大言辭,「變咗為填而填,其實係想囤地」,力撐優先發展棕土,指填海造地行之有效是言之尚早。

填海造地是土地大辯論爭議焦點之一。(資料圖片)

自由黨代表昨與特首林鄭月娥會晤,提交對10月發表的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意見,包括建議成立「土地及基建開發基金」,每年將財政盈餘的3成撥入基金,用作填海造地以及新發展區的基建工程,以省卻向立法會申請撥款程序,加快填海工程進度。

被問到自由黨過去甚少大力支持填海方案,何以突然有此倡議?鍾國斌指,上屆政府一直覓地不果,眼見輪候公屋人數愈來愈長,認為有需要加快土地供應量,他指棕地、郊野公園及高球場等爭議多,但填海最易控制,而鄰近的新加坡亦有三分一土地靠填海形式開發,認為本港可效法。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海洋保育副總監李美華則認為,現階段論及填海是否有效手段言之尚早,因填海始終是中長期方案,需最少10至20年才能有完善配套。她又認為港府混淆視聽,因建議的填海選項中,工業用途比例較多,實質規劃予住屋的比率不高,而未來人口於2043年達頂峰,隨後住屋需求下降,質疑港府「為填而填」。

對於自由黨倡設基金,她擔心缺乏立法會把關,填海工程項目可直達、而毋須經深層討論,形容為「有少少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