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管理局發表最新《風險通報》,去年第四季公立醫院呈報七宗醫療風險警示事件,有四宗涉手術或介入程序後遺留工具或醫療物料在病人體內、兩宗住院病人自殺個案及一宗錯誤部位施行程序個案。
其中,一名原接受左眼白內障手術患者,醫生為穩定病人頭部將醫療膠帶貼上,卻遮蓋了手術部位標記,但最終醫生沒有重新確認手術部位情況下,在患者右眼上開了兩個少於5毫米切口,後發現手術部位錯誤,手術立即被中止。《風險通報》指,患者沒有出現進一步不良反應。
醫院管理局發表最新《風險通報》,去年第四季公立醫院呈報七宗醫療風險警示事件。(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去年第四季有七宗醫療風險警示事件 另有29宗藥物事件
今期《通報》臚列公立醫院去年第四季呈報的七宗醫療風險警示事件,分涉四宗手術或介入程序後遺留工具或醫療物料在病人體內個案、兩宗住院病人自殺個案及一宗錯誤部位施行程序個案。
另外,根據重要風險事件類別呈報的個案則有31 宗,包括29宗藥物事件及兩宗錯誤辨識病人身分。
為穩定病人頭部貼上醫療膠帶 卻遮蓋了手術部位標記
有關的錯誤部位施行程序個案,涉及一名原接受左眼白內障手術患者,接受手術前,醫生為穩定病人頭部將醫療膠帶貼上,卻遮蓋了手術部位標記。
醫生沒有重新確認手術部位便在右眼開了兩個少於5毫米切口
最終醫生沒有重新確認手術部位情況下,在患者右眼上開了兩個少於5毫米切口,後發現手術部位錯誤,手術立即被中止。《風險通報》指,患者沒有出現進一步不良反應。
醫生為穩定病人頭部將醫療膠帶貼上,但卻遮蓋了手術部位標記,最終左眼白內障病人,右眼上被開了兩個少於5毫米切口。(《風險通報》刊載示意圖) 醫管局:已經深入檢討及分析事件根源
醫管局發言人說,醫管局已經深入檢討及分析事件根源,從中汲取有關病人安全的寶貴經驗,透過此刊物讓醫護人員分享個案和相關改善建議,防止日後再發生同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