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指數去年輕微下降 捐錢、安撫情緒、讓座 成首三位助人行為

撰文:侯彩琳
出版:更新: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就港人助人指數,於2016年進行電話訪問,並於2017年追訪其中1185名市民,發現以10分為滿分,受訪者助人指數平均為5.12分,相對2016年平均分5.25分有輕微下降,屬於中上水平,仍有進步空間。
港人助人指數得分最高的三方面為「捐錢給慈善機構」(0.83分),「為他人提供情緒支援」(0.82分)和「在乘搭公眾交通工具時為有需要人士讓座 」(0.77分)。
負責研究的中心總監葉兆輝教授表示,教育水平較高者的助人指數也較高,反映教育水平有助提升助人意欲。惟研究也發現年紀較大的受訪者,對器官捐贈的意慾也較低。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於2016年展開研究,發現受訪者平均助人指數輕微下降。(梁煥敏攝)

男性樂於捐錢 女性樂於「捐時間」

調查發現,受訪者中男性在「捐錢給予慈善機構」及「捐血」較高。女性在其他方面的助人指數得分均比男性高,反應男性較願意付出金錢助人,而女性則較願意付出時間。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教授表示,教育水平較高者的助人指數也較高,反映教育有助提升助人意欲。但年紀較大的受訪者,對器官捐贈的意慾也較低。而年輕人在「為人提供情緒支援」及「參加學校和公司組織的義工活動」較高。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於2016年展開研究,發現受訪者平均助人指數輕微下降。(梁煥敏攝)

長者利用網絡助人數字上升

調查也發現,49.7%的受訪者在2017年曾在網上平台分享或轉發助人資訊,當中65歲或以上的人士在2017年的參與率為31.4%,較2016年的13.8%大幅提升,顯示更多新一代長者善用網絡參與助人行為。

港人身心福祉輕微上升

2017年港人身心福祉總分為46.30分,屬中等偏上,比2016年的46分有輕微上升。研究指出助人有助提升身心福祉,建議未來投放更多資源推動助人行為,葉兆輝教授建議政府可研究策略性地造就更多助人機會。

義工分享助人經歷

真正願意花時間去幫助別人,必須花上勇氣及時間。退休護士羅宇齡Charles,18歲「夠秤」後便開始捐血,至今已捐血299次,他說這是最直接能夠幫到別人的事,但表示當中也困難重重:「媽咪初初以為我嗰針口位係做化驗,後來知我去捐血,就話修橋補路都唔應該去捐血!好似捐生命咁!」

其後,他只好穿上長袖衫遮掩。Charles作為手術室護士,其中一次為一個身中多刀,貌似黑幫人士的傷者急救,同事不以為然地説:「睇你仲捐唔捐!」但他多年來本着認為捐血不應因受惠者的背景而異。

此外,Charles退休後仍運用他的專業知識 , 加入義務醫療隊到內地為患有唇顎裂的小童進行手術 ,今年三月到青海當手術室義工,七日行程中每日協助30多個個案,但一臉滿足的認為手術不單增加小童的自信心 , 亦令他很有滿足感,會繼續去以協助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