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父母注意:初生嬰兒黃疸不罕見 出現三個病徵要盡速求醫
嬰孩呱呱落地一刻,不少新手父母或會被嬰兒的「黃皮膚」嚇倒,其實小兒黃疸病並不罕見,一般生理性黃疸會在出生後三至五天達至高峯,之後逐步減退。
最新一期的《香港醫學雜誌》指出,若黃疸持續不退,有可能是母乳性黃疸,不需特別治療;但若果新生兒有其他病徵,如大便呈淡色至白色、尿液顏色深至茶色、體重一直未有增長,而量度出的膽紅素高於某一水平的話,有機會患上膽道閉鎖,情況嚴重或需換肝,父母應帶同新生兒盡快求醫並接受詳細檢查。
新生兒患有生理性黃疸病並不罕見,除了皮膚變黃,眼白亦有可能變黃,不過若黃疸病屬病理性,成因則眾多,每2,500至5,000名初生兒當中,就有一個患者受小兒黃疸病引發的各種疾病困擾。
母乳黃疸成因未明 一般可自行痊癒
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詳列有可能導致黃疸的病因,論文先提及一些較平常而且不需特別治療的病因,如母乳性黃疸。論文指出,母乳黃疸的成因未明,出現在嬰兒身上的黃疸會在出生後第二至第三個星期後達到頂峯,最長可以持續12個星期,即近三個月,但嬰兒一般可以自行痊癒,無需治療。母乳黃疸的患者會量度出非結位型高膽紅素,但水平會低於200 μmol/L,血紅蛋白正常,排出的糞便及尿液顏色正常,身體檢查結果亦非常健康。
其他有機會造成黃疸病的成因還包括蠶豆症、病毒性肝炎等疾病,需透過其他檢查才能找出真正病因。
黃疸若持續不退 要留意大小便及體重
不過,並非每個黃疸病患者都屬上述病因。《香港醫學雜誌》提到,有些外科疾病亦是導致嬰兒黃疸持續不退的原因,嚴重可帶來致命風險。論文提到,若父母留意到初生兒的大便呈淡白色,尿液呈茶色,體重一直未有增長,就應該盡快求醫並接受詳細檢查,若量度出的膽紅素水平高於200 μmol/L,嬰兒或有可能患上膽道閉鎖。
膽道閉鎖會令原本由肝產生出的膽汁無法順利排出腸道,這些膽汁停留在肝臟,長遠會令肝臟日漸纖維化,令肝功能衰退,嚴重者更需要輪候換肝續命。膽道閉鎖可透過超聲波、膽道造影等檢查確診,目前患者仍可以透過手術將膽汁引流,但論文提醒,約三至四成患者接受手術後仍面對肝功能受損,需等候換肝,因此患者宜及早求醫,以便盡快確診及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