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女子目睹父爛賭存陰影 寧願單身免嫁着爛賭丈夫

撰文:周峻峯
出版:更新:

本港賭波合法化已15年,不少人希望盡地一博,為自己帶來額外收入。58歲的Peter(化名)20多年來任職工程技術人員,月入只維持於1萬多元,他自小已經開始懂得賭博,直至2010年世界盃,皆因一句「生活涼薄,不如賭博」,令他愈賭愈大,走向借錢賭博,繼而債台高築的深淵,變成前稱病態賭徒的賭博失調者。
爛賭不僅影響自己,不少賭徒搞得一身賭債,甚至害已害子女。有單身女子因看到父親爛賭成性,害怕嫁了個爛賭丈夫,所以一直保持單身不敢結婚。社工指出,很多賭徒不察覺自己賭博行為會對下一代影響深遠。

Peter(化名)只有在賭博中尋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周峻峯攝)

公司轉型被迫回港成轉捩點

Peter自小已隨爸爸到船務公司的宿舍打麻將,長大後成家立室一直有賭博習慣。他憶述,當年長期在內地工作,事業顛峰時自己一個管7、80人團隊,惟好景不常,公司七十年代轉型被迫回港工作,輾轉多時工資仍有一定差距,又難以轉型,自己不開心,心理不平衡,加上身邊朋友少,兒女長大後有自己的生活,感覺頓失精神依賴,開始在賭博中尋找刺激和快樂,「(人生)只有喺(賭波)時仲有存在感。」

太太不離不棄 決心戒賭報答家人

Peter說,2010年世界盃舉行時,才察覺自己成為病態賭徒,因當年香港已賭波合法化,大量賭博資訊流通,「本身賭馬只可以賭兩日,但賭波就可以日日賭」;而且財務公司借貸準則相對較寬鬆,很容易在沒有條件下借取大量現金,「(賭注)由初時10蚊、1000蚊,甚致喺倍增」,試過一日投注3,000元,幾乎場場都會買,但其實都分不清哪隊對哪一隊,只知道要賭。

不過,「十個煲九個蓋」,欠債80萬元無力償還,與家人關係急轉直下,但惟獨是太太仍不離不棄,亦是她帶Peter到戒賭中心戒賭。Peter年初到現在已沒有再賭過,以前只是進入投注站的他,現在流連的地方只是教會,透過戒賭中心的師母和牧師,令他有新精神寄託,主動刪除所有賭波的手機應用程式,不再留意馬會和球賽的資訊,向賭字說「不」。

嚴浩宇表示,不少中年人將精神寄託在能找刺激及金錢的賭博上,成為參與賭博的迷思。(周峻峯攝)

以賭博改變人生 反成人生低谷

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主任嚴浩宇表示,以前賭博對普通人而言是有趣和新奇的玩意,特別是低學歷、低收入人士,經過本港1970年代的經濟轉型,不少人到了中年,收入有限又難轉工,個人形象、生計、家庭等壓力,促使他們憑藉「生活涼薄,不如賭博」,將精神寄託在能找刺激及金錢的賭博上,成為參與賭博的迷思。他又舉例指出,就算中年人士可以轉工加薪1,000元,只要曾經在賭博贏過一筆大錢,就很容易對現在辛勤的工作沮喪,又再沉淪在賭博的美夢。

明愛展晴中心高級督導主任陳志華則表示,過去一名賭博求助者成功戒賭後,惟其30歲的女兒一直單身,了解後原來受到父親多年賭博失調的情況影響,使她對家庭關係失去信心,需經開導後已沒大礙,但其實很多賭博者不察覺自己賭博行為,會對下一代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