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實測】液體流沙手機殼含不明液體? 專家指或着火、致敏

撰文:孫名慧
出版:更新:

「液體流沙手機殼」有危險?早前有北京市民攜帶這類手機殼上飛機時被拒,安檢人員指該手機殼含不明液體,必須寄艙。而事實上,全球曾發生多宗涉及同類手機殼液體外洩,導致用家皮膚灼傷或發炎個案。
《香港01》記者買來多款「液體流沙手機殼」,並邀請有「火博士」之稱的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講師陳鈞傑(Jason博士),測試這些手機殼會否着火。

+9
日前有北京市民攜帶這類手機殼上飛機時被拒,安檢人員指該手機殼含不明液體,必須寄艙。(吳志豪攝)

近年不少市民均愛使用「液體流沙手機殼」替手機「扮靚靚」,但美麗背後,會否潛藏危機呢?早前有北京市民攜帶「液體流沙手機殼」上飛機被拒,安檢人員當時指該手機殼含不明液體,必須寄艙。而前年一月,英國一名9歲女童睡覺時不慎壓破同類手機殼,內裏的化學液體流出,大腿被灼出手機殼形狀的紅印,令皮膚留有永久性疤痕。

有「火博士」之稱的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講師陳鈞傑(Jason博士),測試液體流沙手機殼會否着火。(鄧穎韜攝)
Jason博士首先用電鑽在手機殼上鑽兩個洞,再慢慢將內裏的液體倒出。(譚威權攝)
記者在市面上購買多個液體流沙手機殼作測試。(譚威權、鄧穎韜攝)

到底這類型的手機殼有沒有危險呢?《香港01》記者買來多款「液體流沙手機殼」,並邀請有「火博士」之稱的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講師陳鈞傑(Jason博士),測試4款介乎50元至218元的手機殼會否著火。Jason博士首先用電鑽在手機殼上鑽兩個洞,再慢慢將內裏的液體倒出。當倒出液體時,Jason博士指,已經嗅到異味,其中218元的卡通公仔手機殼更加是「好臭,有氣油味」。

液體流沙手機殼測試中的四個樣本。(鄧穎韜攝)
當手機殼倒出的液體加上已點燃的木條或綿花作燈芯,原本只有小小火的木條和綿花,火光便迅速升級。(鄧穎韜攝)

Jason博士之後逐一將4個液體樣本點火,結果4個樣本效果相同。當點火時,液體並無著火,「又係咁,就咁燒,本身個液體係唔會著火」,但當加上已點燃的木條或綿花,作為燈芯,原本只有小小火的木條和綿花,火光便迅速升級。「索咗油,燈芯就會燒得好勁喇」。

Jason博士解釋,手機殼內的液體是礦物油或石蠟油,一種高份子有機溶劑。(譚威權攝)

Jason博士解釋,手機殼內的液體是油性液體,「我哋實驗室都有用,叫做Paraffin Oil,礦物油或石蠟油,係一種高份子嘅有機溶劑。」Jason博士稱,一般情況下,這種油份不是特別易燃,但當被木條、綿花等的燈芯吸收,燈芯的表面便有機會加熱,然後氣化,再變成蒸氣,蒸氣就會起火。而這類礦物油有分工業用同藥用,工業用雜油有機會「刺激到皮膚雜質,引致皮膚過敏,類似化學灼傷都有可能」。更嚴重是,礦物油有機會從破裂的手機殼中,被衣物、傢俱吸收,從而變得十分易燃物質,「燒起嚟火十分大,好難撲熄,所以比較危險」。

Jason博士解釋,液體流沙手機殼使用礦物油,而非水的原因是水的極性很強,當閃粉沾水後會黏在一起,失去流動性,「流沙」效果不大。(吳志豪攝)

Jason博士又解釋,這類「液體流沙手機殼」使用礦物油,而非水的原因是「水嘅極性好強,所以閃粉濕咗水,通常都會黏埋一齊,冇咁有流動性,但油就唔會咁樣,就可以營造啲閃粉郁吓郁吓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