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評局回應HK01觀點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日前(5月28日),一篇題為「推動本港成為亞洲考試中心 旅發局、考評局合作有無得諗?」的文章,就考評局的營運提出意見;惟文中引述的部份背景資料跟實況有別,容易引起公眾誤解。在此,就考評局營運及推展國際及專業考試的方向加以說明,加深關心本局及考評服務發展的人士之了解。

考評局財政獨立 並未有向立法會申請撥款

考評局財政獨立,沒有政府的經常性資助,主要收入來源為考試費,在2016/17年度文憑試考試費佔整體收入約45.6%,而其他收入則合共佔約54.4%,包括舉辦國際及專業考試、為政府提供教師語文能力評核、基本能力評估服務、銷售刊物、考試報告,以及推出使用或複製公開考試歷屆試題、樣本試卷及練習卷牌照等。

考評局須每年根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條例》(第261章)(「條例」)第11(4)條規定,將經簽署及審計的帳目報表、連同核數師的報告,以及該份經審計帳目所涵蓋的期間內考評局的事務報告,呈交行政長官及提交立法會。今年,本局已根據以上條例的規定提交相關文件,政府亦於2018 年2月28日提交立法會,有關資料亦已上載到立法會網站。考評局並未有如評論引言所指,向立法會申請撥款。而最近政府為學校考生代繳2019年文憑試考試費的計劃,屬政府本年財政預算內與巿民分享經濟成果的一次性措施。

積極開拓國際及專業考試  改善考評局財務狀況

考評局一直在不影響公開試服務的宗旨下致力開拓收入來源,惟提供的服務須符合條例訂明的考試及評核職能。 而考評局委員會每年檢討文憑試費用時,均會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舉辦考試的實際成本、社會整體經濟情況、通脹率、考生及家長的負擔能力、本局的財政狀況等,再提交教育局審批。然而,由於文憑試考生人數連年下降,加上文憑試現行的收費水平未能達致收支平衡,以至文憑試自2014年開始便持續錄得虧蝕,並須動用其他收入,包括舉辦國際及專業試的盈餘、考評局的儲備等,以維持文憑試的服務水平。

目前,本局舉辦約200個國際及專業試;來自國際和專業考試及其他服務的收入近年亦錄得增長(2016/17年度國際及專業考試的收入增加約800萬元)。然而,我們仍積極開拓業務,例如向公營機構、政府部門及其他考試機構推介各項考評服務;引進各類型的國際及專業考試,如ACT、AP、SAT、美國建築師考試(NCARB)等,並努力向各地推廣本局的多元服務。我們亦為考生提供更多的考試時段及應考地點的選擇,方便他們來港應考。與此同時,由於考場供應緊張,除了一般學校禮堂外,也租用酒店及機場附近的會議中心作為考試場地,方便外地考生應考。

近年,考評局雖然面對區內競爭及本港人口結構轉變帶來考生人數下降的挑戰,但在國際及專業考試方面的業務增長,仍能持續對本局的整體營運及財務穩健作出貢獻。

持續發展

考評局一向審慎理財,採取積極措施減低開支,並根據運作需要,持續提升效率。在2016/17年度,本局儲備進一步減少至1.95億元(上一年度為2.11億元),當中包括固定資產,但目前仍屬穩健的水平。然而,文憑試考生人數跌勢未止,為本局帶來沉重的財政壓力。 我們預計2019年文憑試考試費調整後仍會繼續出現虧損,預計未來三年整體虧損會擴大,儲備亦相應下降。

除了積極開源節流,本局正與教育局商議,以制定長遠解決因考生人數持續下跌造成財困的方案,並在不影響公開試的運作及質素的前提下,繼續為廣大巿民提供多元化的考評服務。

作為香港主要的考評機構,考評局除了致力提供有效、可靠和公平的考試,服務市民及鄰近地區考生。我們更具潛力透過堅實的經驗,為教育界開拓新視野,發展為全面的教育機構,進一步促進教育評核範疇的研究,以及提升本局考試資歷之認受性,並將設計及開發嶄新的評核方法和考試,以配合不斷演變的社會和教育發展之需要。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

公共事務及傳訊組

2018 年5 月30 日

「01觀點」回應:就考評局的回應,在參考《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條例》(第261章)及考評局於2017年8月提交的《財務報表》後,「01觀點」同意考評局「未有向立法會申請撥款」的說法。根據去年考評局的《財務報表》,局方只是依例向行政長官提交資助建議書,「尋求政府資金以應付未來的現金流」,從而成為「永久延續的機構」。而政府其後宣佈為學校考生代繳2019年文憑試考試費的計劃亦成為一大爭議,但與考評局並無直接關係。「01觀點」就造成誤解表示歉意。但亦期望旅發局和各政策局能以更宏觀的思維,協助考評局開拓新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