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去年進口十公斤熊膽 議員倡禁售 中醫師:熊膽有獨特藥用價值
含熊膽成分的中藥材具獨特藥用功效,惟從鑒於從活熊身上抽取膽汁的手法常遭批評殘忍及不人道,而漁護署數字顯示,本港去年進口9.59公斤熊膽。作為中藥,熊膽已有逾千年歷史,早於唐朝已有文本記載,但近年從活熊身上抽取膽汁的做法,不時受到非議。有立法會議員關注熊膽議題,詢問政府會否全面禁止進出口含熊膽成分的產品。不過有中醫師指,熊膽確有其獨特的醫療作用,除了清熱解毒,更可鎮定中樞神經,醫治腦膜炎尤其有效,其他中藥未能取代,直指如禁止使用,將嚴重影響中醫發展。
議員關注熊膽議題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引用中醫專家表示,有臨床研究證實某些中藥材具備與熊膽相同的療效,詢問食衞局會否加強公眾教育工作,避免市民以熊膽入藥,以及立法全面禁止進出口含熊膽成分的產品,及以任何形式進行的熊膽貿易。
食衞局回應指,熊膽的藥性有其獨特性,在平衡動物權利與自然資源使用的情況下,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的中藥組接納熊膽可作為中成藥的有效成分。
唐朝早有記載熊膽 中醫師指有其獨特藥用
事實上,熊膽入藥在中國有多年歷史,早於唐朝的《新修本草》已有記載,之後明朝的《本草綱目》亦有論述,當中指:「能涼心平肝殺蟲,為驚癇疰忤、翳障疳痔、蟲牙蛔痛之劑焉。」
香港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指,熊膽有清熱解毒之效,而且可以鎮定中樞神經,醫治腦膜炎尤其有效。他解釋,腦膜炎病人會發高達攝氏40度的高燒,又會神智不清,胡言亂語,即俗稱「燒壞腦」,而熊膽正正可助病人退燒及鎮定神經,針對腦膜炎病人的病癥,非常有效。
對於臨床上是否有其他中藥與熊膽有相同作用,關之義指黃連、黃岑雖同樣有清熱的效果,有退燒之用,但不能解決腦膜炎病人神智不清,胡言亂語的問題,而且更有可能構成副作用,進一步影響病人的中樞神經。他續指,內地有不少中醫師尋找熊膽的代替品,但始終未能成功,亦未能找到其他配方,配合黃連、黃岑等醫材,以發揮與熊膽相同的功效。他直指,熊膽「確實有獨特的藥用價值」,如果禁止使用,將大大影響中醫發展。
人大代表曾促停止養熊
不過,使用熊膽素來有爭議,全國人大代表兼河北趙縣柏林禪寺方丈釋明海,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中,提交了《關於在2022年前全面停止養熊業的建議》。建議指出,歷史上中藥對熊膽的使用不普遍,例如《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等中醫四大典籍都未將熊膽收入組方;又指出,可使用化學和生物方法,人工合成熊膽,建議中國在2020年宣布停止養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