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設特快計劃輸入創科專才 每年限千人 楊偉雄:無損本地就業
港府近年大力提倡發展創科,相關人才卻出現短缺,為配合業界相關需要,港府今(5月8日)推出科技人才入境先導計劃,專為輸入海外和內地科研人才開設特快通道,最快1個月內可完成審批及簽證。
計劃為期3年,暫只限科學園及數碼港內從事從事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的園區公司參與,首運作年度限額為1,000人,每間公司每年不多於100人。另為保障本地人才,計劃又規定公司每聘用3名外地人才,需同時增聘1名本地全職僱員及2名實習生從事科研工作。
設附帶條件保本地人才飯碗
創科局長楊偉雄公布計劃時說,今次的計劃將大幅簡化申請科技人才入境的手續及時間,有助填補創科業界的手空缺問題。
他強調不會對本地科研人才的就業造成衝擊,因計劃設有附帶條件,參加的公司每招聘3名外地人才,須同時招聘1名本地全職僱員及2名實習生從事科研,分別為期1年及3個月。另外亦要向當局證明未能或難以在本地聘請相關職位的人才,以確保本地人士的就業。
申請文件經簡化 僅「1份表格3頁紙」
當局形容今次計劃並非全新,而是在既有機制下拆牆鬆綁,加強對創新科技行業的針對性;又表示文件經過簡化,只得「1份表格3頁紙」,相信能更便利審批。加上一間公司只需經一次審批,即可申請引入多名外地人才,相比逐次申請更節省時間。
參與的公司會先由創新科技署審核申請細節、決定是否符合資格;如符合資格獲批後即可往入境處申請工作簽證,兩處分別需時兩星期。
料不會側重吸納內地人才
對於有質疑指計劃會否主要吸納內地的人才,楊偉雄回應指,科學園及數碼港內公司普遍為本地及國際公司,相信未來輸入的人才,國藉會相對平均,不會側重於某個地方;又指具體情況仍需因應個別公司自行招聘的結果。
計劃會先於在科技園公司及數碼港內,從事生物科技、人工智據、數據分析、金融科技等範疇的租戶和培育公司。楊偉雄解釋指,因當局長期與這些園區公司接觸、有深入了解,故在審批上能節省不少程序和時間。他又表示事前有徵詢科學園及數碼港的園區公司,並因應得到的意見釐定具體細節。
初期僅涵蓋科學園及數碼港 最快6個月再檢討
被問及計劃只涵蓋科學園及數碼港的培育公司會否對其他初創不公,當局解釋指現時做法是希望盡快試行計劃,因對園區內公司的認識及了解較多,計劃執行會較快。計劃推行後,再快半年內會作檢討,屆時或會調整參與資格等細節。
創新科技署將會在本月底開始向科學園及數碼港園區的公司作簡介,期望6月開始接受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