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王衛斯理】倪匡巨著面世半世紀 彭志銘:書才有想像空間
「事情總要有個決定的!」這是《衛斯理》系列中《只限老友》的最後一句,作者倪匡寫罷,便決定為《衛斯理》畫上句號,對一眾科幻小說是何等錯愕。不過不少製片商及媒體同時紛紛以《衛斯理》系列為藍本,發行廣播劇、電影或電視片集。由余文樂主演、王晶監製的《冒險王衛斯理》之「支離人」單元,今晚(29日)將在無綫電視翡翠台播放。
《衛斯理》在港人心中究竟有何份量?
《衛斯理》系列為倪匡以第一人稱敘述的科幻冒險小說,整個系列共有131集,於1963年初先在《明報》誕生連載,隨後再結集成書出版,備受書迷喜愛。
「我很喜歡猫,自己第一本看的《衛斯理》小說應是《老猫》。」北角森記圖書負責人陳璇是位不折不扣的書迷,她在1978年到書店工作,那時便開始追看,最愛的是《老猫》、《大廈》、《尋夢》及《頭髮》等等,惟追到約59本後便「捉到路」,所以便沒有追下去。基於自己經營書店,因此已儲齊整套《衛斯理》,而且二手書店開業,不時也會收到《衛斯理》。
極力推介《尋夢》:一定會中招
在她眼中,《衛斯理》是探險大於科幻,「倪匡太擅長說故事,當中有許多懸念,加上人有好奇心,變相迫讀者追下去,即使最後有些不合理,大家也看得津津樂道。」她指,如有人到書店着她介紹《衛斯理》系列,她必極力推介《尋夢》,笑言看了「一定會中招」而沉迷。現在最令她煩惱的,是新版《衛斯理》沒有編號,「其實小說間是有關連,沒有編號,(看了)可能前文不接下理。好彩我是『死忠』,當有客人問起也能對得上話。」
倪匡太擅長說故事,當中有許多懸念,加上人有好奇心,變相迫讀者追下去,即使最後有些不合理,大家也看得津津樂道。
彭志銘:倪匡作品有批判、暗諷政治元素
「那是超科幻、很正!是香港少有含有意識形態的科幻作品。」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這樣形容《衛斯理》系列,作為50後的他,早於1980年代初開始追看,當時《衛斯理》已結集成書。他形容《追龍》、《大廈》等每一篇也很突破,有故事性之餘亦有批判、暗諷政治的元素。
仔細一數,《衛斯理》已逾10次搬上大銀幕或拍攝成電視劇,但彭志銘坦言,那些也是「失敗之作」,並非演員的問題,「而是本用文字表達的科幻小說空間想像大,但當它被影像化再加上『不是製作的製作』,破壞了大眾的想像。」他苦笑說。
雖然《衛斯理》的影視作品可觀看度見仁見智,但無可否認《衛斯理》為當年香港科幻文學打開一線窗口,彭志銘說:「那時很多人也受到《衛斯理》影響,也會寫科幻小說。當然也少不免有報館、出版社見到《衛斯理》大賣,叫人跟風走科幻路線呢!」彭志銘坦言此風難再。
本用文字表達的科幻小說空間想像大,但當它被影像化再加上「不是製作的製作」,破壞了大眾的想像。
皇仁中四生:《衛斯理》特別吸引男學生閱讀
時光荏苒,雖然《衛斯理》已面世逾50年,但時至今天仍有學生追看。就讀皇仁書院中四的蘇同學熱愛科幻小說,近年成為《衛斯理》小說迷,讀過其幾部作品,包括《少年衛斯理》及《鑽石花》等。他形容《衛斯理》小說好有創意及奇幻,內容引人入勝。他最難忘書中情節講述一對遺傳蒙古皇族基因的情侶,在古代穿梭時空再結緣,非常特別。他認為《衛斯理》特別吸引男學生閱讀,因他們較愛看冒險情節,及想像未知世界。
「我嗰時食飯都會睇」
就讀中五的張同學及林同學則表示,小學時候已有閱讀《衛斯理》作品,形容作品有趣兼懸疑,吸引追看。林同學記得,當時連續數日放學後會追看,「一個禮拜一定睇晒!」張同學則指,「我嗰時食飯都會睇」,他又形容作者文筆好,故閱讀時亦可從中學好中文。不過,兩人均指升中學後功課繁忙,加上課程有指定課外閱讀書目,故無時間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