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趕不上大數據時代 紐約公開資訊減泊車罰款
一個城市的泊車位置,可因為大量消防栓位置以及一堆違例泊車的數據而改變?根據美國紐約市法例,司機不能在消防栓前泊車,以免阻礙消防員救火,一名數據分析師利用市內消防龍頭的位置圖,以及市政府公開的違例泊車罰單,找出了最易收「牛肉乾」的泊車位,促成交通部門重新規劃市內的泊車位。相比之下,本港在開放數據上明顯落後,有業界人士稱,政府在開放數據時沒考慮用家需要,常出現非機讀格式,數據難有作為。
前線科技人員成員譚世華(Adrian)在紐約接受訪問,指港府的科技管理差,連上載數據的版本也並非可供機器解讀,「多年來,財政預算案均是以PDF形式上載,曾俊華也是在這一任才有CSV版本,坊間才可以編寫程式作研究用途」。譚質疑政府多年來說要推動創新科技,但上載數據的版本卻如此落後,「懷疑政府內的人不懂用電腦」,譚表示,即使外界有人才可將數據的形式製作得更精美,「就算政府願意外判,他們也沒能力分辨外判商的質素」。
區選分界地圖沒顯示座標位置
在區議會選舉時,譚世華曾希望以過往兩屆區選數據,比較及預測每個選區的投票人士的投票取向,惟因官方數據的格式問題,難以輸入電腦分析,「選舉管理委員會的選區分界地圖,只告訴你哪一條街到哪一條街屬於某選區,而且是PDF檔案,根本無法下載數據再整合」。他表示,若選管會能提供座標,方便用家在Google地圖上刻畫範圍,對分析數據更方便。否則,開放數據也是徒然。
譚世華認為本港在公開數據方面,遠比外國落後,「美國擁有資訊自由法,市民查詢任何數據,市政府必須設法回覆」。他指以紐約市為例,若有市民查詢某項數據,市政府會逐漸建立及擴充該項數據的資料庫,惟本港並沒有就資訊自由立法,「立法會議員經常質問官員多項數據,但官員可以只答:『我們沒有統計數字』就完事」。除了格式不便外,譚表示,資訊自由受限制也是本港公開數據上一大問題。檔案處前處長朱福強一直希望訂立檔案法,以保存政府運作的資料,「但每個部門好像都不希望市民知道太多內部資訊」,譚補充,若以這種心態做事,即使政府願意大力推動公開數據,各部門也只會公開一些不明所以的資料來「跑數」。
英國製每月罪案地圖
譚以自己居住的紐約市作例,指一名數據分析師能以公開數據,促使市政府改善政策。根據紐約市的法例,任何車輛不得停泊在消防栓15英呎(約4.6米)範圍內,以免令消防員執勤時找不到消防栓的位置,若司機不守法會遭抄牌。
紐約市數據分析師威靈頓(Ben Wellington)以善於挖掘該市的開放資料價值聞名,多次在個人網誌上揭露應用成果。他最知名的應用實例,便是去年以公開數據研究紐約市泊車罰款問題,「威靈頓繪製出前250個收到最多泊車罰款的消防栓位置圖,並找出其中兩個賺取最多罰款的消防栓」。最後,威靈頓發現這兩個消防栓與泊車位之間均有單車徑,是合法的泊車地點,他認為除非是市政府刻意設下的罰款陷阱,否則應列出更清楚的標示,以免市民誤會。威靈頓公開研究後,獲《紐約時報》等知名媒體報導,數星期後,市政府重新規劃泊車位,自此,市民不必再「中招」,平白繳納超過55,000美元的罰款。
威靈頓其後表示,開放資料不只是讓市民變成政府的監察者,還能讓市民成為政府更好的合作伙伴。除了紐約市,倫敦警察廳亦以每日的罪案記錄,製作出每月罪案地圖。譚世華認為,本港警察公共關係科亦有每日的報案資料,可以製作出同樣的罪案地圖,「但不知為何警方不做」。
譚世華補充,本港的1823查詢專線自2010年成立以來,有多達22個政府部門參與,惟負責的效率促進組並沒有相關的數據顯示,譚表示若該部門能提供查詢數據,已能作出多項研究,「每日收到多少個查詢電話?哪個部門收到最多查詢?」,相反,在紐約市的政府數據網站,市民只需在搜尋欄上打上「311」,便會清楚列出市政府每日收到的電話查詢紀錄。
全球開放數據評核 台灣排榜首
除紐約市外,台灣近年在開放數據上成績亦有目共睹。英國開放知識基金會(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於去年12月公布了2015年開放數據的評核結果,台灣在122個被調查的國家和地區中,排名榜首,比2014年上升10位(去年共調查97個國家及地區),並首次超越英國,香港和中國分別位列第37和第93。
台北市長柯文哲將今年度的預算「視覺圖表化」,讓民眾可以各種泡泡圖或鳥瞰圖,快速了解台北市政府各級部門的預算使用情形。這項改革源於柯文哲去年出席公民參與會時,有委員提出零時政府網站(g0v)提供的「中央政府總預算視覺化」,希望台北市能參考其做法。柯文哲聽取意見後,要求將台北市的總預算轉為開放資料及「視覺化」,由台北市主計處、資訊局、g0v、TonyQ,再結合市政府及民間組織力量整理,以程式編寫而成,當中的預算除以新台幣單位計算,亦可轉化成魯肉飯、iPhone5等單位。預算視覺化網站除了以圖像形式,讓民眾瀏覽預算資料外,民眾亦可在頁面上留言,供市政府參考。
譚世華對於台灣的成績不感驚訝,「『零時政府』是一個民間社群,由一群應用程式設計師在2012年底成立,將政府公開的數據整合分析,製作專業精美,增加人民對官員及政界人士的了解」,他表示台灣每次有電視新聞提及政府數據時,均播着零時政府的畫面,對官方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好像take over(取代)了市政府一樣」。譚續稱,台灣政府早年亦像本港政府一樣,公開數據時沒考慮機讀格式問題,惟自「零時政府」出現後,推動官方提升自身質素,更趕上國際「大數據時代」的步伐。譚不諱言因台灣是民選政府,故需聆聽民意,「但香港不是(民選政府),就算民間要求公開數據,政府也怕違反私隱條例,容易造成惰性,不求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