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應】諮詢文件隱藏第19個選項?一切由曾蔭權治港開始

撰文:黃偉超
出版:更新: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於周四(26日)展開為期5個月的「土地供應大辯論」,就18個短中長期及概念性選項諮詢公眾意見。不過,長期80頁的「增闢土地,你我抉擇」諮詢文件中,其實更隱藏第19個選項,而這個選項更是小組成員的共識,並且更和前特首曾蔭權息息相關?

政府去年預計尚欠土地興建4.3萬個公屋單位。(資料圖片)

香港「土地荒」問題嚴峻,諮詢文件所展示的並不是最壞的一面,更惡劣的情況是政府的估算似乎不只公布的欠缺逾1200公頃土地,難怪小組都要堅持用「遠較....為高」字眼形容,以反映覓地艱巨程度。

據諮詢文件提及,小組相信「屬中長期土地供應主要來源的新發展區和新市鎮擴展等發展項目,由研究、規劃設計以至落實,動輒需要10至15年,過程充滿變數,實際落實時間和土地供應數量,往往落後於預期」,因此如當出現土地短缺才去尋找土地,「必定已經太遲,重蹈現時『捉襟見肘』覆轍。」

香港實在有需要建立土地儲備,未雨綢繆,在土地需求規劃方面預留彈性或緩衝容量,以備不時之需。
「增闢土地,你我抉擇」諮詢文件
政府去年預計尚欠土地興建4.3萬個公屋單位。(資料圖片)

要有土地盈餘才可建立儲備

文件又指,小組認同長遠建立一定的土地儲備後,「政府將可更靈活規劃和適時按需要提供不同用地,令市場有更平穩及持續的土地供應。」小組又同意,「要建立土地儲備,土地供應量必須高於土地需求,做到有土地盈餘,才談得上建立儲備。」

不過,根據小組初步結論,「若只滿足《香港2030+》所推算的至少1200公頃的『規劃短缺』,是不足以建立土地儲備。」

土地供應諮詢18個土地選項

短中期(有潛力在未來10年內提供額外土地)

1.棕地發展

2.利用私人新界農地儲備(配合公私營合作模式)

3.利用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用地作其他用途(粉嶺高爾夫球場為例子)

4.重置或整合佔地廣的康樂設施

中長期(有潛力在未來10年至30年內提供額外土地)

5.維港以外進行填海

6.發展東大嶼都會

7.利用岩洞及地下空間

8.新界發展更多新發展區

9.發展香港內河碼頭用地

10.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兩個試點

概念性(暫時未能確定其可提供額外土地的時間和數量)

11.長遠發展香港內河碼頭用地及鄰近用地

12.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其他地點

13.增加鄉村式發展地帶的發展密度

14.現有運輸基建設施上作上蓋發展

15.利用公用事業設施用地的發展潛力

16.重置葵青貨櫃碼頭

17.葵青貨櫃碼頭上蓋發展

18.填平部分船灣淡水湖作新市鎮發展

資料來源:「增闢土地,你我抉擇」諮詢文件

曾蔭權離任前才承認在房屋問題上施政失誤。(資料圖片)

曾蔭權停覓地    離任前始認房策失誤

土地供應小組主席黃遠輝接受訪問時表示,建立土地儲備是小組成員的共識,希望未來政府縱使換屆亦好,都要堅持推行土地儲備。他相信社會上不少人都會支持這項建議。

事實上,去年底公布的《長遠房屋略策進度報告》,提及未來10年公營房屋尚欠4.3個單位的建屋土地,很大程度上是因公屋熟地供應不足,拖延公屋建屋進度,而至2023年供應更不足1萬伙,出現「斷崖式」下滑。

16年前政府拋出「孫九招」挽救樓市,及後前特首曾蔭權上任後,拒絕覓地建屋,連公營房屋土地儲備亦放棄,只顧做好平均輪候公屋3年上樓目標,可謂禍延至今。

曾蔭權在2016年12月接受《am730》專訪時,首次表明當年因應市況停止定期賣地後,其實也許應繼續開發新地皮;而他在2011年10月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前夕,亦曾公開承認房屋問題上出現施政失誤,主要因房地產泡沫爆破,面對市場與商界的強烈反應,逼使他把不少政策停止,引致土地儲備不足。

香港的房屋問題,其實牽涉到土地利益格局誰主浮沉,如果政府不爭取重整土地儲備庫,恐怕難為港人重奪香港發展權,高地價及高樓價問題只會永續,苦了蝸居斗室及難負擔供樓支出的「無殼一族」。

專責小組認為,社會應考慮在《香港2030+》的需求推算基礎上,加入覓地力度,以建立土地儲備。
「增闢土地,你我抉擇」諮詢文件

iPhone 讀者請按此填寫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