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海灣淪填土天堂 非法填塘面積達8個維園

撰文:羅俊文
出版:更新:

后海灣的濕地生境,是數以萬計候鳥每年遷徙越冬的「落腳點」,然而這裏的破壞從未停止過。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香港分會調查發現過去23年,后海灣共有435宗私人土地違規發展個案,涉及153公頃,有鄰近瀕危物種黑臉琵鷺棲息地,非法填塘,大雨恐將泥水沖入濕地,破壞生境,還有個案揭露部門執法不力,署方發警告信8年後才勒令停止破壞。基金會促請當局增撥人手,改善調查效率,並大幅提升違例的最高罰款額。規劃署暫未回覆。

落馬洲支線濕地的填土工程鄰近黑臉琵鷺棲息地,環團憂慮泥水會破壞高生態價值生境。(基金會提供)

米埔內后海灣的435宗私人土地違規發展個案,橫跨1992年至2015年,受影響面積多達153公頃,面積約相等於8個維園。其中有兩成,即88宗屬非法填塘。包括位於元朗米埔隴濕地保育區亦慘被倒泥,0.02公頃魚塘在1991年被非法填平,改作貨櫃及停泊貨櫃拖車地點。規劃署同年向地主發警告信,但等了八年,署方才在1999年發出強制執行通知書(下圖),要求地主移走填土物料。然而25年後的今天,情況仍沒改善,基金會本月到場視察,發現違例填土的路面仍覆蓋水泥及石屎。

米埔隴濕地保育區,早於1991年被揭發有魚塘被非法填平,但規劃署至1999年才發出強制執行通知書,要求地主移走填土物料。(基金會提供)

環團憂泥頭沖入黑臉琵鷺棲息地
另一嚴重個案位於落馬洲惇裕路一帶的濕地保育區,涉及共14宗非法填塘個案,由1998年被揭發時的3公頃,發展至最近的22公頃。其中近落馬洲管制站的一幅1公頃土地,規劃署去年10月向發出警告信,但地主至今仍未按通知書要求,移走填土物料。基金會環境保護主任(本地生物多樣性)劉兆強指,相關地點位於落馬洲支線濕地上,填塘泥土一旦被雨水沖刷,泥水便會流向附近曾錄得黑臉琵鷺出沒的濕地,嚴重破壞候鳥棲息地。基金會指,雖然未有證據顯示當地填塘活動,短期會令黑臉琵鷺數目減少,但如果當局不嚴正執法,長遠而言必定會趕走候鳥。

黑臉琵鷺20年來增至3000隻脫離「極瀕危」行列。(WWF提供)

檢控個案平均僅罰款約6萬
為何內后海灣的違規發展如此猖獗?基金會說罰則過輕是其中一個原因,劉兆強說435宗違規發展個案,絕大部分只是發警告信,僅28宗(6%)有作出檢控,而且每宗個案的平均罰款金額只有約66000元,遠低於法例訂明在保育地帶違例發展,首次最高罰款為50萬元。基金會副總監(環境保護)劉惠寧指,罰款金額相對於違例發展用作停車場收入,微不足道,促請當局提高最高罰款金額,增加阻嚇力。

規劃署回應說,處理違例發展所需的時間視乎個案的複雜性,涉及檢控的個案一般要較長時間處理。當局理解環保團體對修改現行的《城市規劃條例》的訴求,並持開放的態度,但現時並無具體計劃和時間表。

25年前米埔隴濕地保育區發現有填塘,規劃署雖發出通知書要求地主停止發展,但問題一直無改善,張兆強(中)最近到當地視察,發現路面被石屎覆蓋。(羅俊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