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協推算單身人士輪候26年可上公屋 劏房戶居住環境差寧做麥難民

撰文:黃靜薇
出版:更新:

全港現時約有9.27萬個劏房,不少基層市民住在環境惡劣的狹小單位之中,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吳衛東出席電台節目指,組織推算目前非長者單身人士輪候公屋,在計分制下要輪候26年才能夠上樓,舉例指一名30歲的單身人士,要等候至56歲才有機會上公屋,而且劏房居住環境太差,形容是「租咗瞓唔到」,逼劏房戶淪為「麥難民」,加上政府雖提供資助宿位,但規定入住年期僅得半年,令不少露宿者卻步,「半年後訓返街,連個門隙位都無埋。」

資料圖片

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吳衛東出席商台節目《政好星期天》時,批評政府放任租金一直上升,每年興建2萬伙公屋亦追不及輪候數目,透露現時劏房平均月租要4500元,月入近萬元的單身人士,要拿一半薪金來租屋,負擔不起食用及交通費。

再露宿情況倍增

組織推算現時非長者單身人士輪候公屋,在計分制下要輪候26年才能夠上樓,吳衛東表示據過去觀察,不少露宿者會出現「再露宿」的情況,由5年前平均2.8次,增加至去年的4.4次,「一個人幫佢上樓、上宿位,之後又再訓街。」

他續稱因政府支助露宿者居住宿舍僅6個月,而非資助宿舍更只得1至3個月,「其實好無奈,本身佢可以喺尖沙咀政府建築物霸到個門隙位,同你講『如果我跟你上宿舍,半年後又訓返街,我連個門隙位都無埋。』」

不少劏房房直認快餐店的居住環境比劏房更佳。(資料圖片)

寧做麥難民:好過劏房!

兼職保安員的陳先生月入約6,000多元,但租金已達4,000多元,「就算申請綜援,我都無屋住,而且我有能力做嘢,點解要拎呢啲福利呢?我哋呢啲人,都係想要返間屋姐。」由於劏房單位只有80呎,一開門便是床,加上單位只有一個抽氣的窗,他寧願到快餐店睡覺,「仲好過自己屋企,起碼空氣流通啲。」

租用板間房的Monica,房間只有約30至40呎,由於單位常有木蝨,令她難以入睡,「有次去樓下麥當勞坐,又覺得幾好喎,主要係無蝨咬你。」故現時每晚上也會到快餐店休息,板間房只用來放置雜物,「適應咗、唔緊要嘞,天光咪走囉。」Monica坦言未有考慮入住單身宿舍,「住咁短,霋時間可以去邊。」

吳衛東指政府雖提出推出社會房屋、貨櫃組合屋等過渡性房屋,但主力靠非牟利機構覓單位及營運,變相增加社福機構的壓力,「靠社聯、靠我哋,但我哋搵到幾多呢,點解政府對富人咁寬鬆,對窮人就咁多限制呢。」他續稱現時約有2,000伙社會房屋,根本供不應求,促請政府擔當主導角色,承諾提供更多伙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