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研究社調查列三要點反駁土地小組 批貶低棕土發展潛力
為全港覓地的土地供應小組於去年成立後,先後為10多個土地選項展開討論,當中包括備受公眾關注的發展棕土,表明大部分棕地零散、有高限及須保育,靠棕土解決土地問題並不可行,但這三項因素卻被民間團體列出數據及資料反駁和質疑。
本土研究社今日(15日)發表調查,反駁政府的說法,指出多達26幅棕土群面積逾10公頃,被指鄰近濕地的棕土,亦早於90年代被破壞,政府亦未有復修,批評土地小組對政府提供的文件照單全收,低估發展棕土的可行性。
本土研究社今日發布《合棕連橫:新界棕土發展潛力研究》,研究新界約1200公頃的棕地。
根據政府早前提交予土地小組的文件,指出土地多呈不規則形狀及面積較小,只有560公頃可用作發展,又指部分棕土近濕地等敏感地區,未必適合發展。
批政府對鄰近濕地生態影響視而不見
成員楊夏至發現,只有約35公頃的棕土鄰近濕地,主要集中新田𡒊圍和大生圍一帶,加上政府多年來一直任由該區的生態被破壞,以新田𡒊圍為例,於1989年原為漁塘的區域,去年底已被破壞為棕土,變成貨櫃場、露天貯物及停車場等用途,部分則疑為違例發展。
他批評政府實際上無視鄰近濕地的棕土所帶來的生態影響,甚至乎視而不見,質疑政府僅以此作藉口來避免發展棕土,「如果係咁重視保育,政府唔會對違例發展視而不見。」
石崗有高限 錦上路照發展 批雙重標準
此外,政府向土地供應小組提交的文件,亦提到錦田,石崗及八鄉地區受制於現時石崗機場的高度限制,棕土的發展潛力小。
楊夏至質疑,政府現正進行的《元朗南發展計劃》研究,範圍包括錦上路西鐵站、八鄉車廠上蓋等,均圍繞石崗機場,質疑政府雙重標準,「其實個高限都唔係咁苛刻,可以起到17至30層嘅樓。」他批評政府選擇性地刻意貶低部分地區的發展潛力和迫切性,從而引導公眾選擇其他土地選項。
此外,政府亦低估具發展潛力的棕土面質,據團體研究,未被政府納入、面積2公頃或以上的棕土,面積達723公頃,料發展三分一已可提供逾八萬伙公營房屋(見另稿)。
本土研究社認為,負責提供意見的土地供應小組未有發揮效用,僅對政府提供的數據全盤接受,更未有提供專業意見,促請小組全面審視發展區內外的棕土發展潛力,「連基本謬誤都無向政府查證和澄清,直接話作用唔到,呢個情況係好令我哋憂心。」
發展局:正研究大規模發展540公頃棕地
發展局晩上回應指,歡迎民間研究組織就棕地發表報告。局方稱,發展棕地是多管齊下的土地供應策略之一。政府目前正著力推展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元朗南三項新發展區項目,以及探討新界北具發展潛力地區,希望藉著提供交通、基建及社區配套,大規模發展約540公頃棕地。
至於餘下約760公頃,待規劃署今年內完成新界棕地的實地調查後,政府會按調查結果進一步研究這些棕地的發展潛力,當局亦會參考民間研究組織的報告。
棕地是否適宜房屋發展,不能單看土地面積,還要考慮多項因素,包括交通和其他基建設施的容量、房屋發展和周遭環境的相容性、土地能否容納其他民生設施以支援居民的日常需要,以至如何安置現行棕地作業者。未經詳細的規劃及工程研究,局方難以確立有關棕地是否適宜作房屋發展,或貿然就建屋量作出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