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補選 • 拆局】姚松炎輸九西 為何是傳統泛民小勝一仗?
立法會補選上演了一場戲劇性的戲碼,選前呼聲最高的姚松炎不敵民建聯新星鄭泳舜。這場九西大戰既是泛民建制的陣營對撼,同時亦是傳統和新穎競選工程的曲線比拼。
過去傳統泛民拉票方式予人老套形象,新一代競選的拉票焦點,亦慢慢從「線下」轉移到社交媒體和網絡世界主宰的「線上」;然而經此一役,日後各區參選人相信亦不敢再低估傳統拉票方式的「民間智慧」。
姚松炎敗選後,外界群起議論泛民究竟在九龍西犯下了多少失誤,才「鑄成大錯」令建制派歷史性地在地區直選中贏得補選議席。中大學者馬嶽及蔡子強分析選舉結果時,均指出忽略貼地的區內拉票工作,流失大量基層票源,是令民主派與立法會議席失諸交臂的原因。
多年來,無論是區議會抑或立法會選舉,泛民建制都會動員人手拉票,當中招式不乏「老套」套路,像是「洗樓」式派傳單、設街站、挨家挨戶宣傳、晨早站在街口和街坊打招呼以及投放海量競選海報都是指定動作。
不過隨著社交媒體興起,加上佔領運動後不少年輕人對政治變得敏感,互聯網作為政治動員及誘導輿論主戰場的角色變得越加重要,而那些「老套」的傳統拉票方式到底「仲有幾work」難以量度;因此今次的「逆轉戲碼」,除了反映泛民建制的角力,實際上亦是新舊競選工程的比較。
蔡子強早前指出,姚松炎敗因之一,是過於沉迷社交媒體宣傳,同時未有意識自己在地區工作的不足。實際上,姚松炎今次不少競選方式都有「劍走偏鋒」的味道,政圈界人士亦感不以為然,例如以「踏單車巡區」,去以遊客為主的旺區宣傳、探訪少數族裔等,相比之下,傳統「洗樓」及「擺街站」則相對較少。
曾是民協成員的深水埗區議員吳美指出,傳統拉票舉措在公屋區有其重要性,並非在電視上見過就可以,「起碼要見過候選人先會投畀你。」她笑言自己工作時曾有兩天沒有落區,到第三天已有街坊問「近排都冇乜見過你嘅」。對於今次補選,她認為選舉氣氛較冷淡,加上候選人在主要電視媒體曝光率不多,街坊對他們的認知程度較低,對空降的姚松炎不利。她又指民協早年其實亦曾試過在選舉期間「踏單車巡區」,不過就坦言效果如何「很難講」。
此次失利無疑是刮了泛民一巴,但亦凸顯了「老套」競選工程之必要。面對下一波補選,無論是希望再下一城的建制派,還是重整旗鼓的民主派,這次經驗對部署競選工作,都將具有重要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