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北上】無間道監製呻港藝人北上拍劇設限 新人上位爭崩頭

撰文:李慧妍
出版:更新:

近年北上「搵真銀」拍劇的香港藝人愈趨增多,但他們的路途一點也不平坦,最現實的問題是,一部內地電視劇或電影,台前幕後的港澳台人員數目不得超過5人等,港藝人為爭取機會要「爭崩頭」。
國台辦近日宣布,放寬台灣人士參與兩岸影視娛樂的人數限制。消息一出,港劇《無間道》監製、現寰亞電視節目製作董事總經理梁家樹即激動說:「同屬中國人,但就將港人排在境外人員對待,猶如被邊緣化,感覺不好受,也講不通。」他感嘆香港藝人人數受限的政策多年未變,致不少國產劇無法選用更多港人班底,而投資方偏愛用一線港星,變相令三、四線新人難有演出機會,新晉導演、編劇、攝影等更是機會渺小,冀內地當局放寬對本港限制。

近年本港和內地電影公司合拍的電影數量增多,2016年的合拍電影有54套,惟本港演藝人員拍攝受多項限制。(吳鍾坤攝)

近年內地影視行業發展迅速,吸引愈來愈多的本港影視業界人士北上發展,除了錢也為尋找機遇。不過,光鮮背後充滿掣肘。

據2016年《境外人員及機構參加廣播電視節目(含電視劇)製作審核辦事指南》提到,國產劇不能由港澳台電視製作機構或從業人員製作,而劇中不論導演、主要演員、編劇、攝像等主創人員,都不可超過5人,男女主角亦不可同時由港澳台演員擔任等。至於電視綜藝節目,港澳台人員每次不可超過3人,更不能單獨擔任主持人。即使中港合拍劇,港星佔總演員比例不得超過三分之二。

在電視圈打滾多年的梁家樹,在無綫榮休後轉戰內地市場,拍攝中港合資的電視劇及網劇。在他眼中,即使兩地有不同政見及矛盾,但透過影視作品可促進雙方了解及文化交流,然而,港星北上後卻發現:「原來自己不是中國人,被列為境外人員,感覺非常不好受。」

梁家樹指,內地市場大及廣告商多,近乎每部劇集投資額逾億元,而演員片酬以相當可觀,香港藝人在內地片酬可比本港高約10倍。(吳鍾坤攝)

他認為,內地當局要保護自身行業發展,故政策多年來未有改變,導致不少國產劇無法選用更多港人班底,並要與海外人員「爭位」,而投資方偏愛用一線港星,變相令三、四線港星難有演出機會,新晉導演、編劇、攝影等更是機會渺小。

他舉例,近期在無綫播放的電視劇《無間道》,原定投資作國產劇拍攝,惟有感題材及適宜本港演員為主,最終變為合拍劇,以外購劇方式出售,「內地每年有限外購劇數量,要與其他國家劇集競爭,又是一個問題。」他又指,港人到台灣、韓國或日本拍劇,並未受類似限制。

梁家樹認為,港人到內地拍攝普遍遇上文化差異、語言不通等問題,扎根之路相當辛苦,自己也花了4年時間才學懂普通話。(吳鍾坤攝)

香港多年來一台獨大,受制於播出劇集、節目有限,眾藝人要「爭崩頭」博出鏡。相反,內地星級衛視已逾30個,據內地廣電總局資料顯示,去年首三季就有7,706套電視劇,平均每日製作28至45部電視劇,2016年國產電影達772部。面對龐大的影視市場,近年香港與內地公司合作增多,其中2016年兩地合拍電影就有54套。

港星優勢:通情達理、守規矩

梁家樹表示,香港製作人員具國際視野,敢於拍攝開放題材,「如飛機戲,我們有《衝上雲霄》的經驗,特技、古裝、武俠也是香港踏出首步,大家亦知道市場需要什麼,這是內地人相信我們的地方。」他續指,港人因通情達理、善於溝通、懂得守規矩和工作效率高,加上財政管理不俗,深得內地製作方的喜愛。

對於香港藝人北上發展,難免受到部分港人批評是「投向內地懷抱」,梁家樹則認為外出尋找機遇,堅持做好作品,毋須介懷負評。(吳鍾坤攝)

他亦認為內地劇組多以團體生活,有助演員及製作人員溝通,「在香港拍完劇,大家就各自回家,但內地劇組是住酒店,有穩定作息和較高工資,都是吸引因素。」數十年前,首批北上發展的香港藝人,大多賺的盤滿缽滿,惟現時進入內地市場的新人,卻舉步維艱,他希望內地當局可適當放寬措施,如名額限制改為10人或以上,「為這行的人爭取更多機會,用正面模式,給行業作出更多好作品。」

內地電視節目對港澳台主創人員限制,令不少本地創作人員難以得到發展機會。(吳鍾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