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華曝在港成長屬意外 批教條式定義「港人」惹無休止爭拗
撰文:黎梓緯
出版:更新:
財政司長曾俊華今日(4月10日)發表網誌,講述自己對香港人身分的看法,認為現今社會有人對香港人身分,發表教條式定義,忽略本港一向擁有的多元本質;他指爭論毫無意義。
父母無如期赴美 財爺在港出生
曾俊華發表的網誌題為《奇遇》,講述復活節時與家人同遊馬來西亞檳城的經歷。他遇到一名姓翁的老先生,傾談中發現對方的父親,是自己亡父於40年代認識的朋友。曾續指他父母當年原計劃經香港移民美國,但來港後因手續問題,遲遲未能起行,最後定居香港,誕下四名子女,包括曾俊華。一家約廿年後才移民美國。
「港人」概念流動立體
曾俊華表示,父母當年無心插柳,決定了他和弟妹在港出生的命運,令他們成為香港人。他指不少國內人亦因「人生偶然,在香港出生、成長」,同時帶來自己的文化、方言等,豐富香港文化。曾俊華認為所謂「香港人」的身分是「一個流動而立體的概念」,即使不能說純正廣東話、是否吃廣東菜等,都「不會成為一個人作為『香港人』的障礙」。
他續指現今有人「嘗試將『香港人』這個身分作出教條式的定義,強要辨別誰『是/不是香港人』」,做法忽略香港社會長久的多元本質。他認為這種爭論沒有結論,毫無意義,更會挑起「永無休止的矛盾和爭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