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陳茂波研再推iBond 學者推算回報最高可達3厘

撰文:甄挺良
出版:更新:

政府2011年起連續6年推出通脹掛鈎債券(iBond),每次推出有不少市民申請,但去年就因通脹舒緩而暫停發行。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下月底出爐,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13日)在港台節目上透露,正研究重推iBond。
有學者分析,除非人民幣大幅升值或本港內部消費強勁推高通脹,否則本港通脹預料維持在2%水平,但也可能達到3厘。不過料只會受「投資新手」或追求穩定回報的投資者繼續追捧,對較有經驗的投資者未必有太大吸引,因市面上有其他回報率較吸引的投資工具可供選擇。

政府上一次推出iBond是2016年。(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六期iBond資料

  發行年份 到期年份 申請人數 每期派息 (平均) 累計回報
iBond 1 2011 2014 15.6萬 4.52厘 13.58厘
iBond 2 2012 2015 33.2萬 4.15厘 12.43厘
iBond 3 2013 2016 52.1萬 3.81厘 11.44厘
iBond 4 2014 2017 48.8萬 2.85厘 8.57厘
iBond 5(未到期) 2015 2018 59.8萬 2.12厘 未到期
iBond 6(未到期) 2016 2019 50.8萬 1.79厘 未到期

資料來源:政府債券計劃網頁

首期iBond累計回報逾13% 通脹漸回落

2011年年度通脹率達5.3%,政府在當年財政預算案首次推出iBond,年期為3年,派息率以每半年的通脹率平均值計算,派息保證亦最少有1厘,吸引到15.6萬名市民認購。當年首次派息的息率高達6.08%,雖然之後息率有所回落,但平均每期亦有4.52%,持有的總回報率達13.58%。

政府之後連續6年都有推出iBond,反應一直非常熱烈,2015年發行的iBond 5更有高達59.8萬人認購,創歷年之冠。不過,由於近年本港通脹率較過往低,與之掛鈎的iBond派息相應下降,iBond對市民的吸引力亦有所回落。2016年推出的iBond 6,至今平均息率只有1.79%,和早年的派息有一定距離。

較有經驗投資者料對iBond不感興趣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表示,iBond屬超低風險投資產品,如政府再發行相信仍然會有捧場客,「尤其是投資新手」。不過,由於目前通脹升幅溫和,預計介乎每年2%至3%左右,「較有經驗投資者相信會寧願去買股票」,爭取更豐厚回報。

他又分析,香港通脹受入口食品價格及租金影響,目前食品通脹升幅不大,價格穩定;租金升幅亦趨向平穩,「有少少放緩,因為本身都好貴」,相信未來一段時間內本港通脹都未必會加劇,「除非燃油價格突然大幅波動,或本港內部消費好強勁,推高通脹。」

iBond「可當是利民派糖措施」

浸大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亦認為,在通脹較低的情況,「iBond不會太吸引,特別是對零售投資者」,如「即買即賣」可能有「幾個百分點回報」。他續指,iBond猶如是政府「津貼」利息給香港市民,「可當是利民派糖措施」,但對較有經驗的投資者未必有太大吸引力。他表示,內地和美國通脹預期會繼續溫和上升,「除非人民幣大幅升值,令香港入口價格大升」,否則通脹都會維持2%左右升幅。

人民幣近期兌港元抽升,找換店每百港元對人民幣跌至83元水平。(陳芷昕攝)

人民幣匯價創兩年新高

人民幣匯價近期明顯抽升,兌港幣升穿去年9月初的高位,昨晚(13日)每100港元兌82.48人民幣,創近兩年新高,較2017年初兌近90港元升值10%。本港大部分食材及用品來自內地,若人民幣匯價未回落,有可能為港帶來「輸入性通脹」,銀紙變相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