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房協公屋加租的反思:是時候檢討公私營租金政策了

撰文:黃偉超
出版:更新:

房屋協會今年4月1日加租8%,20個屋邨共3.2萬戶受影響,每月多交41至610元;而管理179個屋邨、逾76萬個公屋的房委會亦會於9月1日調整租金,料仍會依法定上限加租10%,共近80萬公屋租戶今年要交更多租金。
不過,公屋屬資助房屋,既包差餉及管理費,住戶過去多年更年年都享免租及代繳差餉至少一個月;反觀現時12萬分間樓宇單位住戶,租金增幅卻「跑贏」公營房屋,租戶的水電費更屢遭苛索。曾任房委會租金政策檢討小組成員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委員王坤認為,政府是時候檢討公私營房屋租金政策了!

劏房月租逾4500元比率急升

房協宣布加租後,多個政黨都表示加幅比過去兩年累積通脹和名義工資增長為高,而相信房委會今年9月如加租10%,勢必引起更大反彈。然而,逾28萬輪候公屋家庭中,不少是捉襟見肘捱更貴租。事實上,社區組織協會曾在2015年公布的調查,七成受訪基層住戶租住單位在兩年內加租幅度達18%,遠高於同期租金指數整體升幅11.8%。

此外,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在2016年11月至12月,曾以問卷方式成功訪問深水埗區430名居民,其中約200人住在劏房,相較2012年調查,劏房租金低於1,500元由佔50%,急降至不足一成;租金高於4,500元反由佔0.5%,急升至23.3%。

參考上述兩個調查,反映基層劏房戶承受租金加幅壓力沉重,高出房協和房委會公屋租戶的加幅。

雪上加霜的,是蝸居斗室貧困戶持續增加,政府統計處去年底公布,居於分間樓宇單位的住戶,由2016年83,300戶增加至2017年91,800戶,顯示劏房住戶有增無減,如連同居住於臨時構築物和工廈等住戶,住戶總數更達12萬。

兩名業主於平台僭建劏房,各遭重罰七萬元。(資料圖片非涉事僭建物/羅君豪攝)

貧困戶上樓無望難享資助

曾在2001至06年參與公屋租金政策檢討小組工作的公屋聯會前主席王坤表示,不論公營及私營房屋住戶,不少都面對租金調整壓力,他指與其再檢討公屋租金政策,倒不如政府應考慮對全港公私營房屋租金政策進行一次大規模檢討。

他解釋,不少私樓基層住戶不獲任何公帑資助,輪候公屋多年仍未能成功上樓,但年年面對租金上調壓力有增無減:「為何住公屋受資助,何以住私樓卻不獲得?私樓貧困戶不是不想上樓,而是他們根本上不到!」

王坤憶述,約20年前房委會曾構思向輪候公屋的私樓租戶,發放租金津貼,其中長者租金津貼計劃更曾在2001年8月開始試行,透過租住私人樓宇以代替公屋編配,原本更考慮擴大至一般家庭;惟推出兩年便逐步撤銷,而一般家庭更決定放棄執行。

兩屆政府指租津或現反效果

及後10多年民間雖不時要求向輪候公屋超過3年的家庭提供租金津貼,但不論曾蔭權及梁振英政府,一再擔心推出任何形式的租金津貼或援助,可能會刺激租金上升,政府所提供的租津只會變成額外租金,住客未必能得到實質的幫助。

然而,租金壓力日增情況下,林鄭月娥政府是否應重新檢討資助房屋的方向,莫令不公平現象越趨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