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策組研究:僅4.2%青少年自認中國人 七成人望與內地保距離

撰文:蕭輝浩
出版:更新:

中央政策組在2015年5月至6月期間,委託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進行「香港青少年對中國內地的觀感研究」,透過電話訪問逾千名15至35歲青少年,了解他們對內地的觀感。 結果顯示44.4%人自認「香港人」、39.1%自認「香港人,但都是中國人」、10.8%自認「中國人,但都是香港人」、4.2%自認是「中國人」。

近年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進行有關港人身份認同的調查時,常遭批評。記者發現,中央政策組亦有進行針對青少年人的同類調查,並且在日前(3月31日)公開有關報告。

調查結果顯示,有44.4%的青少年自認「香港人」、39.1%自認「香港人,但都是中國人」、10.8%自認「中國人,但都是香港人」、4.2%自認是「中國人」。

另外,研究同時了解青少年對中港政策和關係的態度。當中問及青少年對落實一國兩制的態度,有70.7%的人希望香港與內地保持一定距離,只有27.1%表示希望與內地加強融合。

研究亦發現,普遍而言,青少年對內地的經濟前景持樂觀態度,66.5%受訪者認同「內地經濟會一直維持快速發展」,30.6%不認同。不過,對於政治發展本港青少年則很不樂觀,只有32.8%受訪者對內地的政治發展感到樂觀,64.5%受訪者表示不樂觀。研究的結論是,整體而言,受訪者對內地的整體觀感為負面。

但香港年輕一代普遍對同輩到內地發展不同類型的「中國機遇」抱持正 面的態度。過半受訪者支持香港青年參加內地工作實習計劃(70.8%), 交流團(67.8%),和就業(56.9%)。然而,他們較少贊成香港青年到 內地升學(39.4%)。

對於「自由行」政策, 只有 29.1%受訪者認為計劃對香港帶來裨益,57.1%表示內地旅客帶來的壞處更多,少數受訪者認為好壞參半。

統計分析結果顯示,非在香港出生﹑持中學或更低學歷﹑較認同「中國人」身份和支持建制派的受訪者,較傾向支持與陸港兩地關係相關的政策,並呈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議員:結論與港大民調以往結果差不多

立法會經民聯議員梁美芬表示,對身份認同調查結果不感意外,並指出青少年只認自己是「香港人」不等於他們否認自己是中國人的身分,「不少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習慣自稱香港人」。不過她對於有七成青少年對內地持負面感詫異,認為結果反映香港回歸以來的教育有問題,教育局有責任作改善。

立法會民主黨議員黃碧雲認為,這項結果與過去港大民調的結果「差唔多」,青年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率有下跌,但同時約有一半人「搣唔甩」中國人這個身份。對於七成青年人認為要與內地保持一定距離,她估計是在中港交流過程中,「政策上可能有損港人核心價值、令香港人失去自己」,值得政府反思。黃碧雲表示政府關心青年人想法是應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