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醫療健康大事回顧 陳沛然:食衞局換屆後政策應有所改變

撰文:李慧妍
出版:更新:

回顧本港2017年醫療大事件,你會記得哪些事?醫委會改革;好媽媽鄧桂思兩度換肝後,因肝衰竭離世;患結節性硬化症的單親媽媽池燕蘭,哭訴「有藥無錢醫」,及後離世;DR醫學美容案等等。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出席電台節目時回應指,食物及衛生局今年換屆後,部分政策會有所改變,局長陳肇始雖為護士出身,但認為要給予時間,對其表現「拭目以待」。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出席電台節目,回顧本港2017年醫療健康大事件。(資料圖片)

內科病床長期爆滿與前期規劃有關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年7月上任後,曾到屯門醫院了解前線工作。陳沛然認為,公立醫院內科病床長期爆滿,與前期規劃不足有關。他指,過去十年,醫院病床數量未有大增,各醫院資源調配有待改善,即使醫療硬件有增加,如北大嶼山醫院啟用後,部分設施未有善用。

對於陳肇始上任前,被質疑非醫生出身,難以帶領醫生。陳沛然表示,過往亦有非醫生出身的官員任職食衛局局長,但因醫療技術問題眾多,即使醫生亦非懂得所有範疇,但會對陳的表現「拭目以待」。

醫委會改革

改革醫委會的《2017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經多番商討,政府讓步提出新方案,建議擴大醫委會組成,醫委會成員整體人數由原來28名增加至32名,業界普遍接受新方案。

陳沛然表示,若條例通過後,有關醫療投訴個案的處理速度將加快,目前每100宗投訴個案中 ,約2宗需上法庭審理,需時長達6年,其餘投訴個案約1至2年已可解決。對於內地醫生進入本港醫療系統,陳認為各地的醫療情況均有其本土化,「一國兩制之下難以避免(內地醫生)進入,我們唯有守住質素,就是通過考試。」

2012年10月發生「DR醫學美容毒針事件」,死傷者生前在DR接受細胞因子誘導殺手細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療程。(有線新聞截圖)

DR醫學美容事故

DR醫學美容誤殺案,為4名女子接受DR醫學美容集團的美容針療程後,出現敗血症,當中有人死亡。早期法庭裁決集團創辦人周向榮、及實驗室技術員陳冠忠被裁定誤殺罪名成立。

陳沛然無奈指,政府無意規管美容行業,即使仍在審議的《私營醫療機構條例草案》,以未有訂明規管美容。此外,他認為,美容院以做生意為主,有別醫生以病人情況為重,故雙方難以有共識。

徐德義在5月9日記者會上,就鄧桂思事件鞠躬致歉。(林若勤攝/資料圖片)

鄧桂思換肝事件

聯合醫院因「開漏藥」,令43歲的好媽媽鄧桂思最終肝衰竭,兩度換肝續命,最終不敵病魔離世。 當時17歲女兒Michelle望捐肝救母,惟未滿18歲不可捐肝,引起社會對下調捐肝年齡的熱議。

陳沛然認為,需看社會是否接受年齡下調,「不是醫生問題,本身技術是做得到。」他舉例指,每年約有6、7宗急性肝衰竭病患個案,其家人通常有未成年子女,認為社會討論該議題,將對小孩壓力過大。他又表示,鄧桂思的個案,揭露醫院內部呈報及對外公佈存在問題,認為病人情況至少要通知家屬。

罕見病患池燕蘭無錢買藥:「我真係唔想死」

患結節性硬化症的單親媽媽池燕蘭,出席立法會公聽會時哭訴,罕見病藥物費用昂貴:「有藥無錢醫」,要求政府將昂貴治療藥物納入藥物名冊,惟最終抱憾病逝。

陳沛然表示,政府及相關機構資助藥物費用,惟藥廠仍會加價,若政府沒有意願監管來貨價錢,難解決現時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