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光復東華打下強心針 胡志偉籲支持者助年輕人奪區會陣地
十一年地區工作,三次參選,身為80後的民主黨伍凱欣終在東華補選取勝,亦為民主黨重奪失落兩屆的議席。
民主黨主席胡志偉接受《香港01》專訪時直言,該場聲仗為民主黨打下強心針。他指,近年泛民議會形勢日益嚴峻之下,應多利用包括區議會在內的不同社會空間,分途進擊,為陷於劣勢的民主運動奠下更長遠基礎。
不過,胡志偉亦慨嘆民主派支持者過往在區選戰場投入度不足,這也令許多有志從社區入手,參與民主的年輕人心灰意冷。他呼籲支持者在地區層面多支持願意付出的年輕人,奪取更廣闊的區議會陣地。
自從1994年第一次中西區區議會設立東華選區,該選區就一直是民主黨的地盤。連續4屆擊敗民建聯,直到2011年,民主黨卻失守東華,一輸就是兩屆。是次東華補選,伍凱欣收復失地,胡志偉形容,對於民主黨來說,這是一枝重要的「強心針」,他說:「這次結果令我們可以確認,黨過往在這個區的工作,得到選民的認受」。不過,他也坦言,民建聯蕭嘉怡上屆區選在東華取得1300多票,這次伍凱欣則在補選中以1034勝出,民主黨還須認清目標,利用餘下兩年,發揮中西區團隊的協同效應,轉化更多支持者走出來投票,才可在2019年區選超越民建聯的「基本盤」。
區議會戰場寸土必爭
在民主派各黨中,民主黨一向被視為地區工作最為紮實。胡志偉也坦言,近年民主運動陷入低潮,泛民在立法會內亦備受打壓,地區上的深耕細作,或可稱為突破口,為民主運動積聚更長遠和廣闊的群眾力量,「如果我們的隊伍能夠分散到不同空間,進佔各個陣地,那我們再連結起來的時候,威力就會很大,它未必能逆轉勝,但它是一個基礎」。
胡志偉認為,民主運動裡的「寸土必爭」,不只局限在「真普選」,區議會是更廣闊的戰場,他以「一地兩檢」為例,「如果我們甚麼都不做,被建制派搶晒啲位置,最簡單的問題就是,當政府要找18區區議會去支持一地兩檢,議案一通過,政府又可以大大聲講,18區都支持」。
支持者應多給予機會年輕人
此外,胡志偉亦認為,區議會是年輕人推動自己認同的政治理念的絕佳渠道,「區議員3萬多的收入,還有實報實銷的開支,如果從民主運動的角度講,工作崗位能讓他們有更多的資源和空間去推動政治理念。而區議員身份也授予他們一個平台去發聲,對許多年輕人來說,如果想改變社會,這是一個有意義的事情。」
伍凱欣作為80後,畢業後即投身社區主任工作,堅持11年終贏得議席。胡志偉被問及是否覺得新一代年輕人缺乏如她般持之以恆的耐力,他則並不認為所有的責任都在年輕人身上,「我們要扭轉的是年輕人的無力感,小事覺得沒有用,大的事又做不到,現在產生了一種社會賦予不了希望給年輕人的感覺」。
他解釋,「在伍凱欣的選區,立法會選舉時投票率很高,民主黨得票率也很高,但到了區議會選舉,就差天共地,民主派的支持者有時把事情看得太過割裂,經常說,區議會我投不投都無所謂,我到立法會再投給你,但問題是,那些(區議會)陣地,失去了,就是失去了。」
胡志偉坦言,如果每次都鎩羽而歸,很難讓年輕人繼續留在社區,「讓年輕人願意在地區深耕細作,是看雙方面的,如果臨選前3個月臨時臨急就掛枝旗,你唔畀飛佢,我理解。但如果她有長期工作記錄,單單是年輕人那種堅持和付出,你也值得投票給他啊!這對年輕人參政,是一個正面信息。如果你讓每個年輕人都像Bonnie(伍凱欣),要等11年,可能很多人就會有問號了」。
胡志偉感嘆,泛民的支持者,對候選人質素要求非常高,但並非每個從政者都需要走立法會議員的道路,「說不定他在區議會的工作很稱職呢?如果我們有多一點胸襟,給多一點支持年輕人,現在的格局可能會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