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指港獨議題沒有不同結論或妥協空間 敦促教師「導引」學生
撰文:鄺曉斌
出版:更新:
港獨議題走入校園引起社會爭議,教育局在回覆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的信件中指出,教師處理課程中具爭議性的課題時,應客觀持平,應避免以個人立場影響學生。局方同時指出,「香港能否獨立」屬於是非、法理分明的議題,教師或校方處理時,則應清晰列舉歷史、道德標準、法理等事實,指出相關議題「是沒有不同結論或妥協空間」,敦促教師應「導引」學生。
較早前,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就「在學校討論富爭議的題目」事宜致函教育局,對學校討論富爭議題目的政策和指引表示關注,例如香港從中國分裂出去的觀念。
教育局昨日(20日)書面回覆委員會,指學校討論任何議題,均應以教學為目標,教師處理課程中具爭議性的課題時,應客觀持平,強調「避免以個人立場影響學生」。當局又強調,教師要協助學生以多角度探討問題,如學生引用教材的觀點過於主觀、片面和偏激,教師應引導他們以客觀開放態度,根據事實和證據作出持平和理性分析。
倘學生有「錯誤、偏激」觀念 要讓學生知悉事實
教育局進一步指,如教師或校方需要處理「屬於是非、法理分明的議題」,則應清晰列舉歷史、道德標準、法理等事實,並指出相關議題「是沒有不同結論或妥協空間」;局方指,「香港能否獨立」是屬於「是非、法理分明的議題」議題,並形容:「香港自古以來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這是不爭的事實。」
教育局敦促教師,在這類議題上,如學生有任何錯誤和偏激的觀念,教師應加以導引,明確指出事實讓學生清楚知悉。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為,教育局有關說法只是重申過往立場,而他相信本港教師應能平和地與學生討論,並提供不同角度予學生思考;他表示,在教育局的有關說法下,如老師、學生能做到持平討論,應能繼續有討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