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癆.二】台灣強制肺癆接觸者檢驗 香港行自願制無意跟隨
若想完全消滅俗稱肺癆的結核病,除了治療已發病的病人,追縱密切接觸者同樣重要,防止結核菌愈傳愈廣。
肺癆系列第二集將分析港台兩地追縱患者政策分別。香港衞生署目前主要建議,肺癆病人的家屬和院舍接觸者做篩檢,例如今次沙田蘇浙公學事件亦非強制師生檢查。香港平均每發現1名肺癆病人,會找到兩、三名密切接觸者。
反觀台灣衞生當局則做得極為徹底,定義所有在傳染期間接觸病人超過40小時的人為密切接觸者,並會強制他們接受檢查,平均每發現1名肺癆病人,找到10名密切接觸者,再建議受感染者接受治療。
台灣前年已加入了世界衞生組織牽頭的2035年終結核病計劃,反而香港則未有訂下目標。
結核潛伏感染者不具傳染性,但約十分一的潛伏感染者有機會發病,發展至痰液中帶菌就可透過飛沫傳播,故追縱密切接觸者,在公共衞生控制尤其重要。
本港肺癆密切接觸者自願接受檢查
衞生防護中心胸肺科顧問醫生梁子超說,本港主要定義家居和院舍同住人為密切接觸者,如肺癆病人痰液樣本帶菌,就是具傳染性的開放式肺癆,會建議密切接觸者接受X光肺片檢查是否已染肺癆,並接受血液檢測看是否潛伏感染者。如果是非開放式個案,只會為家屬照肺,不會檢測是否潛伏感染者。
本港非強制肺癆密切接觸者接受檢查 僅半願意
不過,並非每名密切接觸者都會願意乖乖檢查。梁子超說,每年4000多名肺癆新症中,約三分一即是1,000多人屬於開放式肺癆,共找到2,000至3,000名密切接觸者,其中僅一半人願意接受化驗,其中20%至30%人證實是潛伏感染者,但感染者中只有約60%願意服用預防藥物。
至於台灣方面,對密切接觸者定得更廣,泛指與病人一天相處8個小時或以上、或者患病期間累積相處40小時的人士,都會列為是密切接觸者,例如是一起打過牌的「牌友」,也可能定為密切接觸者。
台灣密切接觸者定義更闊 強制接受肺片檢查
台灣則有制度,強制列為密切接觸者的人士接受篩查。台灣衛生褔利部疾病管制署結核病防治中心副主任詹珮君醫生接受《香港01》記者訪問時指,平均每發現1名肺癆病人,找到10名密切接觸者需要接受潛伏感染篩查,如果在學校或院舍出現爆發,可以有數百至千人列為密切接觸者送檢,遠較香港的比率高。台灣每年靠強制篩檢找出約1.4萬名潛伏感染者,其中每年約1.2萬人願意接受潛伏感染治療,遠高於香港比例。
台灣政府近年更開始主動出擊,派車到老人院舍為長者做肺部X光檢查。例如台灣彰化所有的老人院舍篩查,由彰化醫院負責。該院重症醫學部部長、台灣結核暨肺部疾病醫學會理事長黃伊文醫生向記者表示,彰化目前有7,000至8,000名老人院舍住客,該院今年已為3,000多名患者篩檢,目前已發現5、6名肺癆患者。
台灣要求長者入住院舍前先照肺 減院舍傳播風險
詹珮君續指,台灣目前要求長者入住老人院舍前,先做X光檢查,並建議其後每年覆檢。回望香港,梁子超則表示,暫時無證據指出主動X光篩查有效,因為現時無肺癆不代表數年後不會病發,又難要求病人每年「照肺」,主動篩查效率不大。
2014年世界衞生組織訂下2035年終結肺結核目標,發病率減至少於每10萬人口中10個病例,台灣亦已經加入計劃。台灣的黃伊文醫生說:「世衞目標2035年終結肺結核,我們想案例降得更快,更早地把它終結。」
香港未訂滅「核」目標 稱加快滅核有賴科研突破
香港則未有設下官方目標,目前每年新症數目保持2%至3%下降。梁子超指,肺癆最多及最容易在長者身上病發,而本港的人口老化問題,令新症數字下降速度減慢。
梁又相信,未來整體降速只會維持現時情況,但能否加快,就是看科研方面會否有突破,例如有全面保護的疫苗面世。